《船舶管理(轮机长)》课件——任务2:船舶适航性.ppt
3.船舶破舱进水后按排水次序的原则,不正确的是________。A.先排大破洞舱室的水,后排小破洞舱室的水B.先排自由液面大的舱室的水,后排自由液面小的舱室的水C.先排重要舱室的水,后排其他舱室的水D.先排上层舱室的水,后排下层舱室的水答案:A(排水顺序原则:位置、面积大小和险情发展势头;在漏洞已被堵住,船舶已平衡状态下,从稳性角度看,大小洞已没关系。)************(3)船舶浸水后船舶不沉的浮性和稳性标准①浮态限界线:沿船舷距舱壁甲板的上边缘至少要有76mm的干舷高度②稳性若船舶在任意一个舱破损浸水后,仍能达到抗沉性所要求的浮性和稳性,该船称为一舱制船舶。客船一般要求达到二舱制,个别的可达到三舱制。货船因装货的要求,船舱不能过短,而往往达不到一舱制。远洋货船一般要求一舱制。军舰抗沉性比民用船高泰坦尼克号四舱制(4)船舶分舱对于船舶抗沉性的要求,主要是通过船舶分舱来达到的。即沿着船长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水密横舱壁,将船体分隔成许多水密舱室,舱室的长度越短,则船舱破损浸水量越小,越容易达到公约或规范对破舱浸水后的浮态和稳性的要求。*(5)分舱载重线船舱破损浸水后,船舶不沉所允许的最大浸水量,与破舱前船舶的初始水线位置有关。初始载重水线位置较低,船舶储备浮力大,破舱浸水量可以大些;或者说船舱的水密舱壁间距可以长些。决定船舶分舱长度的初始载重水线,称为分舱载重线,通常都是用满载水线作为分舱载重线。*(6)渗透率μ船舱破损浸水后船舶不沉所允许的最大浸水量,还与船舱内各种设备所占据的体积和装载货物种类的不同有关。某一舱室或处所在安全限界线以下的理论体积能被水浸占的百分比,称为该舱室或处所的渗透率μ。船舶各处所的渗透率是不同的,空舱μ≈98%,起居处所μ≈95%,机舱约为μ≈85%,装载一般货物、煤或物品储藏专用处所约为60%,装载钢铁等重货的货舱μ≈80%。*(7)可浸长度Lf和可浸长度曲线以某一点为中心的可浸长度,是满足船舶抗沉性要求的两水密舱壁间的最大长度。(8)许可舱长Lp与分舱因素F考虑到船长和船舶业务性质对抗沉性要求时所允许的实际舱长,称为许可舱长Lp,许可舱长为:Lp=F?Lf1)当1/2F≤1.0时,船舶任一舱破损浸水后的最终平衡水线不会淹没安全限界线,即为一舱制。同为一舱制船舶,其F值的大小是不同的。2)当1/3F≤1/2时,任意相邻两舱浸水后的最终平衡水线不超过安全限界线,即为二舱制船舶。3)当1/4F≤1/3时,任意相邻三舱浸水后的最终平衡水线不超过安全限界线,即为三舱制船舶。*(9)对称进水与非对称进水在对称浸水情况下,用固定排水量法计算时,最终平衡状态的剩余稳性高度GM≥50mm;在不对称浸水情况下其总横倾角不得超过7°,但在特殊情况下,可允许横倾角大于7°,不过在任何情况下其最终横倾角不应超过15°。(10)A型船舶和B型船舶4.为改善破损船舶的稳性和吃水差的船舶操纵要求(1)破舱控制示意图船上要布置有固定的破舱控制示意图,清楚地表明各层甲板与货舱的水密舱室界限、界限上的开口及其关闭方法与控制位置,以及用于校正浸水倾斜装置的示意图,以供负责的高级船员参考。(2)防水与堵漏的组织措施②防水检查水密舱壁上的水密门,不论是动力操纵的还是手动的,凡在航线中使用的,应每天进行操作。3.防水与堵漏的组织措施③堵漏应变部署及演习: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对于水密门、舷窗、阀以及泄水孔,出灰管与垃圾管的关闭机械的操作演习,应每周举行一次。对航期超过一周的船舶,在离港前应举行一次全面演习。此后,在航行中至少每周举行一次。2018.3.24,PACIFICCREATION(明立)5.船舶不同舱室进水的危害和处置措施(二)船舶损害控制2.船舱进水后对船舶抗沉能力的分析若破舱浸水时的载重水线低于分舱载重线。渗透率也不小于规定的渗透率值时,则船舱浸水最终平衡之后还会有一定的储备浮力。若渗透率大于分舱时规定的渗透率值,而载重水线达到分舱载重线处,则船舱浸水之后若不及时堵漏,排水,船有可能沉没。(二)船舶堵漏2.船舱进水后对船舶抗沉能力的分析对于设计上达不到抗沉性要求的船,也要从船舱浸水时船舶载重线的高低、渗透率的大小、进水量的大小、排水设备的能力方面分析船舶的抗沉能力,采取应急措施。(1)舱底水泵的排水量估算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一艘船舶要有2台舱底泵,客船要求至少装设3台动力舱底泵与总管相连接。每一台动力舱底泵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