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docx
微生物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葡萄球菌()。
A、主要以内毒素致病的细菌
B、主要以菌毛和荚膜致病的细菌
C、能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细菌
D、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
E、与龋齿发生有关的细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其中一些毒素如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葡萄球菌主要以外毒素致病,而非内毒素,A错误;葡萄球菌致病一般不主要依赖菌毛和荚膜,B错误;葡萄球菌一般不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C错误;与龋齿发生有关的主要是变形链球菌等,E错误。
2.哪项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
A、肉毒毒素
B、破伤风痉挛毒素
C、志贺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α毒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肉毒毒素能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志贺毒素主要作用于肠道等引起相关病理改变;霍乱肠毒素主要导致小肠过度分泌等;α毒素有多种作用机制但不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主要是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导致肌肉强直性痉挛。
3.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
A、水、食物传播
B、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
C、节肢动物传播
D、血液或垂直传播
E、空气飞沫传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等。空气飞沫传播一般不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传播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常见传播方式;节肢动物传播也不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4.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质是()。
A、抗病毒蛋白
B、血凝抑制抗体
C、补体结合抗体
D、抗毒素
E、正常菌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抗毒素是机体被细菌外毒素刺激后产生的,能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正常菌群可参与构成生物屏障等多种生理功能,与中和外毒素无关;抗病毒蛋白主要针对病毒;血凝抑制抗体主要作用于病毒的血凝特性;补体结合抗体主要参与补体相关反应,均不能中和外毒素。
5.两种缺陷病毒株混合感染时,产生有传染性的子代病毒过程为()。
A、整合
B、复活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E、互补作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两种缺陷病毒株混合感染时,若它们缺少的基因不同,通过互补作用可互相弥补缺陷,从而产生有传染性的子代病毒。基因重组是指基因重新组合,这里并非主要是基因重组;整合是病毒基因组与宿主基因组整合,与产生有传染性子代病毒关系不大;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改变,也不符合;复活一般指病毒在某种条件下恢复活性等情况,与缺陷病毒混合感染产生子代病毒过程不相关。
6.病毒自身基因组中的碱基顺序发生改变为()。
A、基因重组
B、互补作用
C、整合
D、基因突变
E、复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病毒自身基因组中的碱基顺序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基因重组是指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与碱基顺序改变不符;互补作用是指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表型的现象,和碱基顺序改变无关;整合一般指病毒基因组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不是单纯自身碱基顺序改变;复活是指病毒在某些条件下重新恢复感染性等情况,也不是碱基顺序改变。所以答案是基因突变,选D。
7.病原性真菌:分离培养此病原体选用哪种培养基()。
A、沙氏培养基
B、SS/EMB琼脂
C、罗氏培养基
D、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E、血液琼脂平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病原性真菌常用沙氏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沙氏培养基是一种适合真菌生长的常用培养基。SS/EMB琼脂主要用于肠道菌的分离培养;罗氏培养基用于结核杆菌培养;巧克力血琼脂平板常用于培养奈瑟菌等;血液琼脂平板常用于一般细菌的培养。
8.微生物()。
A、prokAryotEmiCroorgAnism
B、miCroorgAnism
C、normAlflorA
D、BACtErium
E、ConDitionEDpAthEgEn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选项B“microorganism”(微生物)符合定义。选项A“prokaryotemicroorganism”是原核微生物,不全面;选项C“normalflora”是正常菌群;选项D“bacterium”是细菌,也不全面;选项E“conditionedpathogen”是条件致病菌,均不符合微生物的定义。
9.痘类病毒是()。
A、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
B、裸露20面体对称型
C、复合对称型
D、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裸露螺旋对称型
正确答案:B
10.流感:治疗此疾病选用()。
A、灰黄霉素
B、利福平
C、庆大霉素
D、拉米呋定
E、金刚烷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金刚烷胺可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