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固定资产
B.无形资产
C.存货
D.在建工程
答案:C。解析: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存货符合流动资产的定义,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属于非流动资产。
2.企业现金清查中,经检查仍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款,经批准后应计入()。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营业外支出
答案:B。解析:企业现金清查中,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款,经批准后应计入管理费用。因为这属于企业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现金短缺。财务费用主要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销售费用是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3.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23年9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300元;9月7日购入甲材料35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310元;9月21日购入甲材料4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290元;9月28日发出甲材料500千克。9月份甲材料发出成本为()元。
A.145000
B.150000
C.153000
D.155000
答案:C。解析: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9月28日发出的500千克材料,先发出9月1日结存的200千克,成本为200×300=60000元;再发出9月7日购入的300千克,成本为300×310=93000元。所以发出成本=60000+93000=153000元。
二、填空题
1.企业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
答案:利润。解析: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
答案:年数总和法。解析: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有这四种。年限平均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计提折旧较多,后期计提折旧较少。
三、判断题
1.企业在进行现金清查时,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答案:正确。解析:企业现金清查中,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这属于企业的偶然所得,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经批准后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2.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平时收到原材料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领用或发出原材料时应按计划成本贷记“原材料”科目。()
答案:错误。解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平时收到原材料时应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领用或发出原材料时应按计划成本贷记“原材料”科目,同时需要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四、解答题
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023年12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2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26000元。该批商品成本为160000元。商品已发出,款项尚未收到。12月15日,乙公司发现商品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要求在价格上给予5%的折让。甲公司同意并办妥了相关手续,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假定此前甲公司已确认该批商品的销售收入,销售款项尚未收到。要求:编制甲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12月1日销售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22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6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60000
贷:库存商品160000
(2)12月15日发生销售折让时:
销售折让金额=200000×5%=10000(元)
折让的增值税税额=10000×13%=1300(元)
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