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文翻译与理解能力测试试题.docx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文翻译与理解能力测试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古文翻译
要求:翻译下列句子,要求准确、流畅,注意文言文特有的句式和词类活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楚人伐宋以救郑。宋人请盟。秦伯许之。遂与郑人盟。使子西盟宋,及楚人于宋西门外。
3.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周公曰:“吾闻之,君子不器。”
5.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7.苏轼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8.王安石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9.杜甫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白居易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古文理解
要求:根据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楚人伐宋以救郑”这句话中,“伐”字的意思是什么?
3.“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周公曰:‘吾闻之,君子不器。’”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5.“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6.“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7.“苏轼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8.“王安石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9.“杜甫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10.“白居易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古文填空
要求:根据上下文,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文言文词语。
1.《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他认为“仁者爱人”,要求人们______待人,以礼待人。
2.《左传》记载,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多年,最终______回国,成为一代明君。
3.《孟子》中,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的是______的重要性。
4.《庄子》中,庄子通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不要强求,他说:“______。”
5.《史记》中,司马迁记载了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的故事,其中孔子在______讲学,弟子众多。
6.《楚辞》中,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他说:“______。”
7.《史记》中,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秦朝的兴衰,他说:“______。”
8.《诗经》中,有许多反映人民生活、表达爱情、赞美自然的诗歌,如《关雎》、《蒹葭》等,这些诗歌被称为______。
9.《庄子》中,庄子通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不要强求,他说:“______。”
10.《史记》中,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功绩,他说:“______。”
五、古文阅读理解
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战国策·齐策二》中,苏秦对齐王说:“齐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之劲甲,所以战者,可得数十万。然而齐之百姓,皆习于兵,以其所有余,尽藏于民。是以齐之甲,虽百倍于敌,而民不以为多。今王______,则齐之甲,虽百倍于敌,而民不以为多。”
问题:
1.空格处应填入什么词语?
2.苏秦在这里主要想表达什么观点?
3.这段话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的什么特点?
六、古文比较阅读
要求: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比较分析它们的内容和风格。
(一)《史记·孔子世家》中,司马迁记载了孔子的一生,他说:“孔子______,知其不可而为之。”
(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司马迁记载了孟子的思想,他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问题:
1.两段文字中,司马迁对孔子和孟子的评价有何异同?
2.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的什么写作风格?
3.这两段文字分别反映了孔子和孟子怎样的思想特点?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古文翻译
1.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这不也是君子吗?”
解析思路:注意“时习”、“说”、“乐”、“愠”等实词的翻译。
2.楚国人攻打宋国来援助郑国。宋国人请求结盟。秦穆公答应了他们。于是和郑国人在宋国西门外结盟。让子西和宋国人结盟,同时和楚国人也在宋国西门外结盟。
解析思路:注意“伐”、“盟”、“使”、“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