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研究——基于华为无形资产捐赠案例的分析.pdf
我国公益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研究
我国公益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研究
——基于华为无形资产捐赠案例的分析
胥玲王冬婷
内容提要:当前,作为第三次分配重要组成的公益慈善捐赠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完善与之
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以华为无形资产捐赠为案例,分析当前公益慈
善捐赠过程中税收优惠政策实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包括完善非货币形
式捐赠价值确方式、差异化处理慈善支出比例规定和优化公益慈善捐赠综合治理环境。
关键词:第三次分配无形资产捐赠公益慈善组织税收优惠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391(2021)12-0109-08
—、弓I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强调
公益慈善捐赠的重要意义。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
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并重点强调了第三次分配的地位,此次会议中,三次分配被首次明确为
“基础性制度安排”,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体系层面,这释放了三次分配将进入大规模实际操作阶
段的信号。
第三次分配是相对初次分配(也称第一次分配)和再分配(也称第二次分配)概念所提出来的。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参与生产要素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
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
再次调节的过程。而对于第三次分配的定义各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第三次分配概念最早来源于
厉以宁教授的《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在该书中指出第三次分配是基于道德的力量对收入进行
分配,其后清华大学杨斌教授指出第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自主自愿参与的财富流动。可见,第三次
分配的关键词是自愿。
第三次分配对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具有改善作用o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和个人积累了
大量的资本,以慈善、志愿者行动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分配蓬勃发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积极踊跃。
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各项公共政策也在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慈善法》中第七十九条至八十二条明确要求税收政策对慈善捐赠给予倾斜。包括:“慈善组织
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等等。
FISCALSCIENCEVol.72No.122021109
税收制度与政策
2020年9月,华为承诺将其研发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基础能力相关代码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
基金会,并命名为OpenHannony(以下简称鸿蒙)。鸿蒙是我国第一个跨PC端和移动端的基础操作
系统,其捐赠与开源对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受
制于人,企业和个人在PC端的应用以微软系统为主,其底层框架虽然已经开源,但是开发技术并
不属于我国,技术控制的话语权未掌握在我们手中。而移动端的系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移动端
的系统使用上我国多以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为主,其底层架构控制权也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鸿
蒙系统的出现摆脱了我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域受制于人的困境,鸿蒙系统的开源也为构建我国
软件生态体系提供了可能。
除鸿蒙系统的捐赠外,我国无形资产捐赠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增多。华为于2021
年再次向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捐赠了欧拉系统,继续推动我国无形资产捐赠步伐。基础性核心软
件的捐赠和开源对于我国科技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实践中,以华为捐赠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等非现金捐赠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仍面临阻滞,
政策亟待完善,其中包括捐赠资产的价值判定,巨额无形资产价值对受赠慈善组织免税资格和公
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等的取得,等等。
二、我国公益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我国公益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
我国公益慈善捐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