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51T 1835-2014 基因C型鸭甲型肝炎诊断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4-27约5.0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30B4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1835—2014

基因C型鸭甲型肝炎诊断技术规范

2014-09-19发布2014-10-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1/T1835—201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临床诊断 1

5病毒分离 2

6聚合酶链式反应 2

7诊断结果判断 4

8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相关试剂配制 5

II

DB51/T1835—2014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焕容、岳华、汤承、杨发龙、张斌、任玉鹏、王远微。

1

DB51/T1835—2014

基因C型鸭甲型肝炎诊断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因C型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病毒分离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因C型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适用于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管理规范》(2003农业部公告第302号)。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GenotypeCDuckHepatitisAVirus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hepatitis,DVH)是由三种血清型的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急性、高度致死性和接触性传染病。三种血清型DHV之间不发生交叉反应,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血清Ⅰ型DHV,又称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Avirus,DHAV),简称鸭甲肝病毒,为小RNA病毒科成员。根据基因组成差异,DHAV分为基因A型、B型和C型3种基因型,分别对应传统血清Ⅰ型DHAV,“台湾新型”和“韩国新型”DHAV。目前在我国大陆流行的主要是基因A型和C型DHAV。由基因C型DHAV引起的DVH称为基因C型鸭甲型病毒性肝炎。

3.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体外大量扩增特定的DNA片段。

4临床诊断

4.1临床症状

主要发生于1~3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初期精神萎顿,废食,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头触地,不久即

2

DB51/T1835—2014

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腿痉挛踢动,死前头向背部扭曲,呈角弓反张状,两腿伸直向后张开。

4.2剖检病变

肝脏肿大、质脆、色暗淡或发黄,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

5病毒分离

5.1病料采集

无菌采集病鸭肝组织,冷藏尽快送检,如不能及时检测,应保存在-20℃。

5.2病毒分离

5.2.1病料处理

无菌采集病死鸭肝脏,按病料与灭菌生理盐水质量体积比1:3匀浆,将匀浆置于-40℃中反复冻融3次,10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加入2000U/mL双抗,37℃作用30min后用细菌滤器进行过滤除菌,作为接种材料。

5.2.2病料接种

尿囊腔接种10日龄~12日龄鸭胚,每胚接种0.2mL,每个样品各接种4枚,37℃孵育,每天观察3次。

5.2.3收毒

弃去24h内死亡鸭胚,收集24h~120h内死亡鸭胚胚体并与尿囊液混合匀浆后,反复冻融3次,10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盲传3代,获得的病毒液-20℃保存,作为被检材料。

6聚合酶链式反应

6.1主要设备

6.1.1PCR扩增仪

6.1.2电泳仪、水平电泳槽

6.1.3凝胶成像系统

6.1.4冷冻高速离心机

6.1.5微量高速离心机(适合于对PCR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