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黄连种苗繁育及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T/GARIRPAXXXX—XXXX
1
岩黄连种苗繁育及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岩黄连种苗繁育及仿野生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产地环境、种子准备、育苗基质配制、播种、苗期管理、仿野生栽培环境、移栽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阶段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岩黄连CorydalissaxicolaBunting
又名石生黄堇,是罂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属(Corydalis)多年生草本植物。3.2
种苗繁育seedlingpropagation
通过人工干预手段,系统化地繁殖和培育植物幼苗(种苗)的过程。3.3
仿野生栽培wild-simulatedcultivation
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习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通过模拟自然环境,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使植物的生长环境接近或等同于野生环境的栽培方式。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中二级标准的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中二级标准的规定;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5种苗繁育
5.1育苗场地
采用温室大棚育苗,安装喷灌设施和遮阳网,遮阳率控制在60%~80%。
5.2种子采收与贮藏
每年5月,岩黄连种子成熟时采收,凉干后把种子装进塑料封口袋中,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5.3种子处理
播种前把岩黄连种子与干净的河沙、水按体积比为1∶10∶3的比例混合,装在无纺布袋中,置于4℃冰箱内冷藏60d,期间保持种子湿润。
T/GARIRPAXXXX—XXXX
2
5.4育苗基质配制
石灰、火灰(或火土)、木糠、珍珠岩、河沙、有机肥、土壤按体积比为1.4∶5.6∶11∶12∶12∶23∶35充分混合。
5.5基质装袋
将育苗基质装入规格为9cm×9cm的无纺布育苗袋中,每袋装入育苗基质110mL~120mL。
5.6混种基质配制
采用干燥的河沙、木糠、火灰(或火土)按体积比1∶1∶1混合过筛制成混种基质备用。
5.7种子混基质
按照每4mL~5mL混种基质中含有4~5粒种子的用量取混种基质与(5.3)冷藏60d的混沙种子充分混合均匀。
5.8播种
采用点播的方式播种,每袋播入混有种子的基质4mL~5mL,含有种子4~5粒,尽量播在育苗袋的中央位置。播种后在表面撒一层厚4mm~5mm的木糠进行覆盖。
5.9苗期管理
5.9.1水分管理
采用喷雾的方式淋水,播种后淋透水,之后每天淋水一次,前期保持基质含水量65%~70%为宜。
5.9.2炼苗与培育壮苗
当绝大多数种子完成萌发并长出真叶后,宜减少淋水和增加光照进行炼苗。使基质含水量从65%~70%降低至55%~65%;遮阳率从70%~80%降低至60%~70%。如果幼苗营养生长太旺盛,植株表现出细弱、不粗壮、易倒伏,可以喷洒50%矮壮素1000倍液控制其营养生长。
6种苗出圃
当苗高达到10cm,根茎粗达到3mm,即可移栽种植。
7仿野生栽培
7.1栽培基地选择
选择具备60%~80%遮阳率条件的岩溶生境。
7.2栽培时间
除了大雨和高温(如连续几天最高温达到35℃以上)季节外,一年四季均可移栽种植。宜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种植。
7.3栽培方法
在石缝或岩石旁边种植,株行距30cm~40cm。种植前将育苗袋淋透水,采取不脱袋种植的方式进行种植,种植时在袋苗底部和周围适量覆土,覆土量为0.5L/株~0.8L/株。
8田间管理
8.1水分管理
种植后淋定根水,如果种植后天气干旱,则每隔7d~10d淋透水一次,土壤湿度保持在55%~65%为宜。
T/GARIRPAXXXX—XXXX
3
8.2施肥
8.2.1制作缓释肥料袋
采用规格为10cm×12cm的无纺布育苗袋制作缓释肥料袋,缓释肥的配方为复合肥、有机肥的体积比为1∶5,每袋装缓释肥140mL~150mL,装肥料后用订书机装订封口。或按上述规格定制肥料袋。肥料使用符合NY/T496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