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docx

发布:2025-04-23约1.3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有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的要求,应定期清淘、冲洗地下管道、排污沟、隔油池、化粪池、排烟道、垃圾房等,作业时本着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的原则,特制定物业管理类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有限空间范围与分类

有限空间是指相对封闭的一定空间,其特点是并非为长时间工作而设计,出入口较为狭窄,存在缺氧,气体中毒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氰化氢等有害气体,粉尘中毒或爆炸等危险。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通风放气检测后,人员佩戴防护装置,系好安全绳。

主要危险源(点)特性

地下仓库、污坑、化粪池、地下电缆沟、垃圾站、烟道等有限空间,在管理和维修的过程中,由于有限空间本身具有进出口受限制、密闭狭窄、通风不良、潮湿等特点,其作业环境易出现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中毒或窒息的危害。

抢险队伍的构成和抢险设备、器材

抢险队伍的构成:大厦工程部、秩维部,辅助部门:总办、人力资源中心、业务部。

抢险设备、器材:通风机、气体检测仪、呼吸器、防护服、防护帽、防护手套、工作鞋、安全绳、安全灯。

通信器材:对讲机。

抢险救援

一旦作业人员发生窒息或中毒,监护人员立即将安全绳提升,把作业人员救出作业区,并迅速报告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抢救和抢险。

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

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必要时抢险人员也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防护服、防护帽、防护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36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如对话、敲打、拽绳等方式),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应对被救出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被救人员进行送往医院或立即拨打电话119、120。

应急恢复

在应急救援结束、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工作:

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坚持先通风、再检测,后进入的原则,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必须备好安全带、安全绳等防护用品。

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事前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要求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安全监护人不能少于2人。

事故处理

应急救援结束后,工程经理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总结事故教训,进一步完善事故救援应急预案。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