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卷讲评课件.pptx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级三校联考试题历史
试题评价总体难度与自我感悟这份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包含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综合理解的题目,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试题总体主要考查学生古代中国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的知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能够比较全面检验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这份试题在难度设置上较为合理,既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有较高难度的分析和综合题目。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比较全面检验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非选择题注重学生的历史论述能力,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论证。各地老师与学生可以将这份试题当作一次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的综合检测。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选择题1.下表所示为河北邓槽沟梁遗址发现的四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层风貌。这反映出距今8000年左右既有新的考古学文化因素,又体现出发源于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的风貌距今6500年左右与河北地区的后岗文化相一致距今5100年左右与河套地区仰韶文化晚期文化极为相似距今4200—4000年发现起源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的石城A.旧石器时代部落战争激烈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C.氏族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 D.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材料:不同时间段的文化堆积层风貌?反映了多种文化的融合B请一位同学来回答:A、C、D为什么错误???虽然材料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更强调的是一体化的特征。?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选择题2.西汉初年的吴越地区,既有楚文化特征的墓葬,也有先秦越人特征的墓葬。西汉中后期,吴越地区所出土的汉族墓葬形式越来越多,取代了原有的墓葬文化形制。这表明西汉中后期A.吴越地区经济得到了开发 B.政府加强了对吴越地区的管理C.汉人大举向吴越进行迁徙 D.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背景信息:题目描述了西汉初年吴越地区墓葬的特点,既有楚文化特征,也有先秦越人特征。而到了西汉中后期,吴越地区出土的汉族墓葬形式越来越多,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墓葬文化形制。民族交融?文化民族材料里边没有与政府管理的具体措施的相关信息。??D材料里边没有与大规模迁徙的相关信息。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选择题3.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 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考查魏晋时期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的历史现象与影响南北贸易相当活跃、频繁苻坚:前秦第三位君主,非北魏时期人物D材料未提及俸禄制,且与南北贸易无直接关联关于俸禄制的知识(点此)虽然民族交融可能促进商品的经济交流与发展,但题干更侧重于南北之间的经济沟通,而非单一方面的民族交融。
俸禄制是古代国家给予在职官吏的固定报酬制度,旨在满足官吏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需要?。俸禄制度起源于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这一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秩石制和品级制两大阶段,秦汉时期,官吏以秩石分等次成为“定制”,在官吏中共约有18个左右的秩阶。俸禄制又可称为“秩禄制”,也就是按照品级高低分发俸禄,唐宋以后逐步走向成熟,经过数千年的改革完善,早已形成完整的体系,至今仍然影响着我国的工资体制?。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关于俸禄制的知识:返回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选择题4.唐代前期,转运仓(负责供应官民和军队粮食与军饷的仓廪)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以洛阳及周围最为集中,规模和储量最为巨大。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转运仓布局出现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A.社会财富向官府集中 B.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考查:唐代转运仓布局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请一位同学来分析这一道题目。选项A:社会财富的分配情况没有提及;选项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宋时期;选项D:材料未涉及赋税征收的具体依据。材料布局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的转移,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能够支撑起更多的粮食和物资的供应。B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