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三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25约6.59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三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5名学生中选出4名分别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竞赛,其中甲不能参加生物竞赛,则不同的参赛方案种数为

A.48 B.72 C.90 D.96

2.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若,点的坐标为,若将函数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函数图像关于轴对称,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3.已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为所在平面内一点,且,则()

A. B. C. D.

4.已知复数,其中为虚数单位,则()

A. B. C.2 D.

5.一只蚂蚁在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区域内随机爬行,则在离三个顶点距离都大于的区域内的概率为()

A. B. C. D.

6.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满足,且当时,,则()

A.1 B.-1 C.2 D.-2

7.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点为棱的中点,则平面截该正方体的内切球所得截面面积为()

A. B. C. D.

8.已知,则()

A.5 B. C.13 D.

9.已知函数,关于x的方程f(x)=a存在四个不同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0,1)∪(1,e) B.

C. D.(0,1)

10.已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且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相同,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A. B. C. D.

11.已知函数,则()

A.1 B.2 C.3 D.4

12.已知为虚数单位,实数满足,则()

A.1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x5=a0+a1(x-2)+a2(x-2)2+…+a5(x-2)5,则a1=_____,a1+a2+…+a5=____

14.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1,且⊥(λ),则实数_____.

15.将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像,则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__________.

16.能说明“若对于任意的都成立,则在上是减函数”为假命题的一个函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将曲线上各点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得到曲线,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1)写出的极坐标方程与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曲线上是否存在不同的两点,(以上两点坐标均为极坐标,,),使点、到的距离都为3?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12分)在三棱锥S-ABC中,∠BAC=∠SBA=∠SCA=90°,∠SAB=45°,∠SAC=60°,D为棱AB的中点,SA=2

(I)证明:SD⊥BC;

(II)求直线SD与平面SBC所成角的正弦值.

19.(12分)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的面积,求.

20.(12分)已知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列b

(I)求数列{an}

(II)求数列n2an?a

21.(12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

(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

(2)设,,且的最小值为.若,求的最小值.

22.(10分)如图,在四面体中,.

(1)求证:平面平面;

(2)若,二面角为,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因甲不参加生物竞赛,则安排甲参加另外3场比赛或甲学生不参加任何比赛

①当甲参加另外3场比赛时,共有?=72种选择方案;②当甲学生不参加任何比赛时,共有=24种选择方案.综上所述,所有参赛方案有72+24=96种

故答案为:96

点睛:本题以选择学生参加比赛为载体,考查了分类计数原理、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2.B

【解析】

根据图象以及题中所给的条件,求出和,即可求得的解析式,再通过平移变换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求得的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