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19世纪现实主义文论.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西方文论——19世纪现实主义文论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西方文论——19世纪现实主义文论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19世纪现实主义文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首先,通过分析现实主义文论产生的背景,阐述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其次,对现实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梳理,探讨其文学观念和艺术手法。再次,分析现实主义文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最后,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局限性进行反思,为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从现实主义文论的起源、主要理论家、文学创作影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局限性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论述。
前言:19世纪现实主义文论是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的不断深入,研究19世纪现实主义文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实主义文论的产生背景、主要理论家、文学创作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揭示其内在规律和文学价值,为我国文学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现实主义文论的起源与发展
1.119世纪社会背景与现实主义文论的兴起
(1)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在这一背景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愈发激烈。这种社会现实在文学领域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现实主义文论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2)19世纪现实主义文论的兴起与当时文学创作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这一时期,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开始关注现实生活,用文学的形式揭示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苦难。他们主张文学应当直面现实,揭示社会真相,以此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这种文学观念的转变,使得现实主义文论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
(3)现实主义文论的兴起还与当时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关。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对现实主义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理性、客观和科学,主张文学创作应当遵循现实生活的规律,以客观、真实的方式反映现实。这种哲学思想为现实主义文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现实主义文论也推动了文学创作的进步,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2现实主义文论的发展脉络
(1)现实主义文论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关注现实,强调理性与客观。随着19世纪的到来,现实主义文论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的作品标志着现实主义文论的初步形成,他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
(2)进入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文论在法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巴尔扎克、雨果等作家以其宏大的史诗般的作品展现了法国社会的全貌,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论在俄国、美国等地继续发展。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以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为代表,他们关注农民生活和底层人民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如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等,则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美国社会的多元面貌,对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3现实主义文论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
(1)现实主义文论与浪漫主义文论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议题。浪漫主义文论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超验世界,而现实主义文论则侧重于描绘现实生活,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尽管两者在文学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在19世纪,两者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据统计,在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销量比例约为1:1,这表明两者在当时文学市场中的地位相当。
(2)以法国文学为例,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在1831年出版后,迅速成为畅销书,销量高达数万册。与此同时,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在同一时期出版,其销量同样惊人。这些数据表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19世纪法国文学中并行不悖,相互影响。
(3)在美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论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自然主义作家如斯蒂芬·克莱恩和西奥多·德莱塞的作品,虽然与现实主义在文学观念上有所不同,但在描绘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等方面,两者具有相似之处。例如,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和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都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和道德沦丧,反映了现实主义文论的核心价值。这些作品在当时美国文坛引起了广泛关注,进一步推动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