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
PAGE
PAGE1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1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基础及主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送入模内浇筑,当机械发生意外情况时,也可临时采用塔吊运输到楼层进行浇筑。
2箱基底板混凝土施工
(1)主楼箱基底板呈椭圆形,东西长轴a=47m,南北短轴b=31.1m,基底面积1152.5m2,底板厚度1.5m,混凝土量约1730m3。
(2)由于混凝土量较大,现场设置三台HL—500型滚筒推开搅拌机集中搅拌,搅拌能力为30m3/h,设置楚天牌IFF85B—2型泵车一台。另配备搅拌机和泵车各一台,以备作业有故障时调换。
(3)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混凝土一次性浇捣,不留施工缝,在浇捣时计划由西向东连续作业,采用自然流淌斜面分层浇捣施工方法。分层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1.5m高底板施工以踏步式浇捣方法渐次前进。
(4)混凝土泵车布置在东侧,底板西侧及中间区域采用铺设管道输送。铺设时尽量避免管道转弯,以减少输送阻力。管道接头严密,采用抱箍夹紧,水平管搁置在马凳上,用U型螺栓固定。泵送开始时,先用适量(约0.5m3)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5)随泵车配4台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斜坡式前进。振捣器设前后两排,前排振捣器振捣浇筑点混凝土,后排振捣浇筑点混凝土,后排捣器振捣斜坡处的混凝土,振捣器插入点间距不大于400mm,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振捣器应快插慢拔,底板表面用木制长刮尺刮平。
3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
(1)水泥
尽量采用中低水化热水泥品种(采用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R60设计配合比。
(2)掺加料
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缓混凝土的干缩,满足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可泵性,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在混凝土内掺入水泥重量0.75%的UNF—3A高效缓凝减水剂和加入20%磨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掺入高效缓凝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了明显改善,同时减少了10%拌和水和节约了9%左右的水泥,从而降低了水化热,减少了温度应力,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后不仅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呈球形状起滑润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并可补充泵送混凝土,要求粒径为0.3mm以下的细骨料应占20%左右的这部分细骨料,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可泵性,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得到比较显著的降低。
(3)原材料要求粗骨料尽可能选用5~40mm的卵石、砂子采用中、粗砂、骨料的良好级配可减少一
定量的拌和水和水泥,从而减少了混凝土的干缩。砂石料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石子含泥量小于1%,砂子含泥量小于2%。
(4)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石子及水的温度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砂子的温度次之,水泥的温度影响很小,在气温较高时,要降低出机温度,砂、石堆场宜设遮阳棚或覆盖,必要时尚需喷射水雾。控制混凝土温度,应根据不同季节采取不同措施,在冬期,应确保正温搅拌,正温浇筑,正温养护,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允许临界强度以前防止冻害,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浇筑在98年三月中旬。
(5)改进振捣工艺,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等下部生成的水分和孔隙,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
(6)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为进一步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大小,不同深度温度场升降的变化规律,在底板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及深度埋设测温点,定时测温,随时监视内部温度情况,以便有的效失地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7)养护工作
在尽量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的前提下,养护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必须切实做好,养护是使混凝土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的条件。
4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
(1)结构施工浇筑顺序:第一次浇筑墙、柱混凝土、第二次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方向从一端推向另一端,每一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完毕,施工间歇不超过2h。
(2)柱、墙混凝土的投料在上口、在浇筑时,不可将料斗直插入柱内、墙模板内倾注,而应先把混凝土倾倒在操作平台上,随后用铁锹铲入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必须分层进行,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50cm。柱混凝土连续进行。墙板整段混凝土浇筑时,下料要均匀,基本保持同一高度,遇门洞处混凝土应从两边同时下料,避免由于混凝土高差过大而使模板受力不均产生变形。
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墙、柱上口标高(于钢筋上口涂红漆标高标志)以免超高。
(3)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应铺设马道,不得踩踏钢筋和堆放材料。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尽可能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采用钢制小马凳2.5m间距及利用钢筋所抄50线拉线控制楼板浇筑厚度和平整度。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浇筑混凝土时,应加强振捣,适当延长振捣时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