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第九章化学治疗药.ppt
第九章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Agents;第一节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AntimicrobialAgents;二、分类及代表药物;第二代:抗菌活性有所增强,抗菌谱也从G-扩大到G+,药代动力学性质得到改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下降。;第三代:一系列氟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不仅对G-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且对G+也显示出较强的活性,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吸收,分布、代谢状况均佳,是当前最常用合成抗菌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三、作用机制;第二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AntimicrobialSulfonamidesandAntibacterialSynerists;一、发现;第一阶段:从百浪多息开始到1945年以前,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磺胺结构以及取代基团对抗菌活性影响的研究。;从1944年起,青霉素和其它抗生素相继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磺胺药物的开展进入低潮。;第二阶段:自1955年第一个长效磺胺药物问世起,至1959年为磺胺药物又一个兴盛时期,这期间磺胺药物进入长效、高效、速效的开展阶段。;三、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与PABA的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极其相似,使得在FAH2的生物合成中取代PABA的位置,生成无功能的化合物,阻碍FAH2的生物合成。;代谢拮抗:设计与生物体内根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根本代谢物产生竞争性或干扰根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2抗菌增效剂;第三节抗结核药物Tuberculostatics;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之一,特别适用于结核性脑膜炎。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具协同作用,减少耐药性。;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盐酸乙胺丁醇;§2抗结核抗生素;浅表层:居住环境较差、气候潮湿、卫生习
惯不好、生活质量低下;§1抗真菌抗生素;§2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第五节抗病毒药物AntiviralAgents;抑制病毒颗粒穿入宿主细胞,也可抑制病毒早期复制。;§2核苷类;阿昔洛韦;马某是一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环孢菌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67岁男性心脏移植患者,他在手术后两个月再次入院,正经受着发热、不舒服、关节痛和痛苦的口腔损伤〔白斑〕。心输出量和肾功能测试是正常的,说明无组织排斥性。胸部的射线照片揭示了肺内有扩散性浸润物。在血液和喉咙培养基中得到白色念珠菌。对马某采用静脉缓慢滴注两性霉素B的治疗。20小时后,在接近注射位点处产生了严重的血栓性静脉炎。尽管咪康唑可以用来静脉给药,但心脏专家还是不愿意使用它来进行治疗,为什么。以下药物,基于结构和溶解性的特点选择哪种适宜?;咪康唑的水溶性差,静脉注射是将其溶解于聚乙烯乙二醇-40和蓖麻油中制成的。当静脉给药时,它具有刺激性容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氟康唑是既可以注射又可以用于口服的药物。它在水中的溶解性要比其他有抗菌作用的咪唑类和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溶解性更好,这是由于有一个叔醇羟基和两个三氮唑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