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练习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30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B.两晋、隋、唐C.宋、金、元D.明清E.近代
答案:A
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C.时令、晨昏与人体阴阳相应
D.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统一
E.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
答案:D
解析: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包括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3.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胸痛B.水痘C.恶心D.风热犯肺E.恶寒发热
答案:D
解析: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风热犯肺”是对疾病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概括,属于证。“胸痛”“恶心”“恶寒发热”是症状,“水痘”是病。
4.“同病异治”的实质是()
A.证同治异B.证异治异C.病同治异D.证异治同E.病同治同
答案:B
解析: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其实质是证异治异。
5.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
A.气B.血C.津液D.精E.水谷
答案:D
解析: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气、血、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但不是最基本物质。水谷是人体获取营养的来源。
6.下列属于阳的事物或现象是()
A.下降B.静止C.涩脉D.洪脉E.面色晦暗
答案:D
解析:阳的特性包括运动、上升、外向、温热、明亮等。洪脉表现为脉形宽大,来盛去衰,符合阳的特性。下降、静止、涩脉、面色晦暗都具有阴的特性。
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交感互藏
答案:B
解析:“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互根互用。阴为阳守于内,阳为阴使于外,二者相互配合,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8.五行中,“金”的“所胜”之行是()
A.水B.火C.木D.土E.以上均非
答案:C
解析: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胜”即“克我”者,金克木,所以金的“所胜”之行是木。
9.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B.稼穑C.润下D.从革E.曲直
答案:E
解析:五行中“木曰曲直”,是指木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火曰炎上”;“土爰稼穑”;“水曰润下”;“金曰从革”。
10.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以上均非
答案:B
解析:肺属金,肝属木,正常情况下金克木。肺病及肝是肺的病变影响到肝,即金对木克制太过,属于五行相乘传变。
1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B.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D.泻而不藏E.以上均非
答案:C
解析: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12.具有“主运化”功能的脏是()
A.肝B.心C.脾D.肺E.肾
答案:C
解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肝主疏泄和藏血;心主血脉和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13.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A.肝B.心C.脾D.肺E.肾
答案:E
解析:肾藏先天之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4.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答案:C
解析: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是血液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脾。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肺主气,参与宗气的生成;肝主藏血;肾藏精,精能生髓,髓可化血,但都不如脾与血液生成关系密切。
15.具有“主疏泄”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