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哪一部著作的成书?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答案:A。详细答案:《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难经》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挥;《伤寒杂病论》主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2.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润下
C.曲直
D.从革
答案:C。详细答案:五行特性中,“炎上”是火的特性,即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点;“润下”是水的特性,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曲直”是木的特性,代表木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从革”是金的特性,有变革、肃杀等含义。
3.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
B.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
D.泻而不藏
答案:C。详细答案: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所以A、B、D选项描述的是六腑的特点,C选项正确。
4.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答案:A。详细答案: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布散全身。宗气是由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主要功能是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5.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答案:B。详细答案: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孕育胎儿密切相关,有“任主胞胎”之说。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和“血海”之称。督脉可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
二、填空题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详细答案: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辨证确定证型,然后根据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2.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详细答案:五行相生体现了事物之间相互资生、促进的关系,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火燃烧后的灰烬可形成土,土中蕴藏有金属矿物,金属经过冶炼可熔化为液体类似水,水滋润树木生长,所以依次为土、金、水。
3.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详细答案:心主血指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4.气的运动形式可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详细答案: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如肺的呼吸、脾胃的运化等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5.六淫中具有善行数变特点的邪气是(风邪),具有重浊黏滞特点的邪气是(湿邪)。
详细答案: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且发病急、变化快,故有善行数变的特性;湿邪为病,其症状多有沉重、秽浊不清以及黏腻不爽、病程缠绵难愈等特点,所以具有重浊黏滞的特性。
三、判断题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体现在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
详细答案: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相连、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即五脏一体观;同时,人的形体结构和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形成形神一体观,所以该说法正确。
2.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详细答案: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的关系,木可破土,土可挡水,水可灭火,火可熔金,金可伐木,所以此相克次序正确。
3.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
详细答案: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气机调畅是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肝通过调畅气机,进而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调畅情志、调节生殖功能等,所以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该说法正确。
4.血能载气,是指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
详细答案:气属阳,主动,具有很强的活力,易于逸脱,所以必须依附于有形的物质,血是气的载体之一,气依附于血而存在,并随着血液的运行而布散到全身,故血能载气的说法正确。
5.寒邪伤人,多直中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