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3598-2023_糯高粱杂交种吉杂238_吉林省.docx
ICS65.020.20
CCSB21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598—2023
糯高粱杂交种吉杂238
Waxysorghumhybrid-Jiza238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3598—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淼、陈冰嬬、石贵山、王江红、唐玉劼、周紫阳、王鼐、郑士梅、丁孝营、
谭化、李海青、冯咏琪。
I
DB22/T3598—2023
糯高粱杂交种吉杂238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糯高粱杂交种吉杂238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水平,给出了栽培技术要点和
适应区域。
本文件适用于糯高粱杂交种吉杂238的品种鉴别和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015年以自选不育系吉5535A为母本,以外引系糯878R为父本,育成的
一代杂交种,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0)220095)。
2010年以吉2055B为母本,以(406B与ICS-34B)杂交分离的后代中鉴选的糯质材料为
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有性杂交,在后代中选择籽粒饱满、白粒、矮秆、叶片上冲、根系发达的单株,经连
续回交6代,于2015年转育而成。
2015年引自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以[(忻18×白2)×8917R]×LR9198中的变异株系选而成。
1
DB22/T3598—2023
5
特征特性
杂交种
5.1.1
籽粒性状
成熟期颖壳颜色为红色,籽粒椭圆形、红色,千粒重29.7g,着壳率5.1%,容重748.9g/L。
5.1.2
植株性状
幼苗绿色,芽鞘无色,平均叶片数18片,平均株高160.0cm。
5.1.3
穗部性状
中紧穗,纺锤形,平均穗长28.6cm,平均穗粒重92.0g。
5.1.4
生育期
在高粱春播早熟区从出苗至成熟118d。
5.1.5
高粱丝黑穗病抗性
用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抗性等级为中抗(MR)。
5.1.6
籽粒品质
籽粒粗蛋白含量9.91%,粗淀粉含量75.47%,粗脂肪含量3.21%,单宁含量1.10%,直链淀粉含
量0.63%,支链淀粉含量99.37%,赖氨酸含量0.25%。
在高粱春播早熟区从出苗至成熟平均116d。
2
DB22/T3598—2023
5.3.1
种子性状
籽粒椭圆形、红色,千粒重28.2g,胚芽拱土能力强。
5.3.2
植株性状
幼苗绿色,平均叶片数19片,平均株高140.0cm。
5.3.3
穗部性状
筒形,紧穗,平均穗长27.4cm,平均穗粒重68.2g。
5.3.4
恢复性
开花时花药饱满、黄色,花粉量大,恢复性100%。
5.3.5
生育期
在高粱春播早熟区从出苗至成熟平均120d。
5.3.6
抗性
抗倒伏,田间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0。
6
产量水平
不育系
繁殖产量平均每公顷6000kg~6500kg。
杂交种产量
7
以秋翻为宜,每公顷撒施20m~30m腐熟的农家肥,选择大功率深旋耕机配套拖拉机进行深旋
33
耕整地,耕翻深度约为20cm~25cm,耕翻后耙碎耱平,使土地平整,表土上虚下实,土壤细碎。
5月上、中旬,当5cm~10cm土层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时播种。播种量每公顷5kg~
8kg,机械开沟深度为4cm~5cm,播后根据土壤墒情及土质确定镇压时间,镇压后覆土厚度为2.5
cm~3.0cm。
3
DB22/T3598—2023
每公顷保苗12万株。
化学除草
播种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以使用大型悬挂式喷杆喷雾机为宜。应选择在高粱上登记的农药品种,
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NY/T1276和NY/T1997的要求。
施肥
每公顷种肥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