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pdf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的资料要求、评价流程、评价方法、评价报告、等级标志的主要
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初级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QX/T486-2019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初级农产品primaryagriculturalproducts
未经过加工、生理生化指标未发生改变的种植业生产的产品。
[来源:QX/T486-2019,2.1]
3.2农产品气候品质climatequalityofagriculturalproducts
由天气气候条件决定的初级农产品品质。
[来源:QX/T486-2019,2.3]
3.3气候品质评价climatequalityassessment
用表征农产品品质的气候指标对农产品品质优劣等级所做的评定。
3.4气候品质指标climatequalityindex
表征农产品气候品质的气候指标。
[来源:QX/T486-2019,2.5]
3.5气候品质评价模型assessmentmodelofclimatequality
评价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影响优劣的算法模型。
4资料要求
4.1农产品信息
4.1.1农产品要求
申请气候品质评价的农产品应是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规模,以常规方式种植养殖的生产区域范围内
的初级农产品,其品质形成主要取决于其独特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且产地环境、土壤(水)质量、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1
4.1.2农产品资料
申请评价的农产品资料包括农产品的名称、品种、品质指标、生产基地信息。其中,品质指标主要
包括内在生理生化指标和外观指标;生产基地信息包括基地名称、地址、生产规模、产地概况、环境条
件等。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申报书参见附录A。
4.2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应是代表该农产品生产区域和影响该农产品生长期内的资料。
气象资料来源于气象观测站,以最能代表认证区域内气象条件的气象观测站为准,如认证区域内或
周边区域的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或基本气象站。
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土壤温度、土壤相对湿度、太阳辐射
等与评价农产品品质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
5评价流程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流程分为申请、受理和勘验、审核、认证四个主要环节。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流程参见附录B。
6评价方法
6.1气候品质评价模型
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区域的气候适宜性、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和气象灾害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
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因素,并赋与每个气候品质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加权求和法,建立气候品质
评价模型。
W0.5X1+0.3X2+0.2X3(1)
式中:
W: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评价综合得分。
X1、X2、X3最大值均为100分。
X1表示该区气候适宜性得分。
X2表示该区当年气象条件适宜性得分。包括α和β两部分:
X2α-β
综合考虑农产品生长期内气候要素对其生长发育是否适宜,认证得分为α,同时考虑农产品生长期
内气象灾害对其品质影响认证得分为β。
X3为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因素得分。选取产地森林覆盖率、品质抽检、标准化生产技术、质量
安全技术规范作为农产品生产环境认证因子。
6.2评价等级
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分为四级,按优劣顺序为:特优、优、良、一般。根据气候品质评价综合得分
划分方法见表1。
表1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
级别特优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