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192-2011 油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docx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1192—2011
油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RuleofResistanceIdentificationfor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oilseedrape
2011–01-25发布2011-03-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1/T1192—2011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田间抗性鉴定方法 2
5抗病性评价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油菜根肿病基本信息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油菜根肿病病级调查方法、病情指数、校正系数、相对病情指数计算方法.5
II
DB51/T1192—2011
前言
本标准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田间抗性鉴定方法、抗性评价方法等部分。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勇、黄小琴、张蕾、杨晓蓉、周西全
1
DB51/T1192—2011
油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根肿病抗性田间鉴定的技术规程,即抗性鉴定圃设置、接种、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油菜品种(系)对根肿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QBT/T89-2003无公害油菜生产技术规程ISBN/S1676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人工接种鉴定artificialinoculationidentification
按一定量接种收集的病原物,仿照自然情况,创造发病条件,根据接种对象的抗性表现和发病程度确定供试品种抗性级别的一种方法。
3.2
自然发病鉴定non-inoculationidentification
田间自然感染诱发,根据供试品种抗性表现和发病程度确定供试品种抗性级别的一种方法。
3.3
田间鉴定fieldidentification
2
DB51/T1192—2011
油菜品种(系)种植在病区的试验地,在油菜苗期、初花期分别进行各个参试品种(系)发病程度调查,经结果分析确定各个油菜品种(系)的抗性水平。
3.4
对照品种controlvariety
为了保证抗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减少年份间和环境条件的差异,选择抗性水平较稳定的品种作为抗性鉴定试验的对照品种。
4田间抗性鉴定方法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田块辅以人工接种鉴定的方式进行鉴定。
4.1抗性鉴定圃设置
按ISBN/S1676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方法进行抗性鉴定圃设置,选择四川省近年连年油菜根肿病常发病区。抗性鉴定圃要求平坦方正、土质肥力均匀、土壤弱酸性,地势低湿、排灌方便,利于根肿病发病的田块。
4.1.1对照品种的选择
以四川省常规栽培油菜品种川油23作为田间抗病性鉴定的对照品种,以各参鉴品种与对照相比的相对抗性来判定各参鉴材料的相对抗性。
4.1.2油菜品种(系)的田间排布
参试品种(系)与对照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系)种植2行,每行种植10穴,每穴三株,重复3次。
4.1.3栽培技术及管理
按GB4285-1989、QBT/T89-2003及GB5084-1992的要求进行。油菜采用直播方式,播期比当地大田最适播种期提前10d~20d;油菜整个生长期不使用杀菌剂,并保持抗性鉴定圃土壤湿润。
4.2接种方法
油菜子叶期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植株根部土壤喷雾接菌。
4.3接种量
供试菌种为前一年田间采集的发病植株病根经自来水洗净后于-20℃冰箱保存备用。使用时,直接取出解冻,用组织捣碎机粉碎、两层纱布过滤除掉根部纤维组织后,用水稀释配制成悬浮液,于显微镜下采用血球计数板法进行计数,调节孢子浓度为2×106孢子/ml,接种量为225L/ha。
4.4病情调查
3
DB51/T1192—2011
4.4.1调查时间
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