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x

发布:2025-04-23约5.4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非污染生态评价为主

基本概念2环境——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生态环境——生物圈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3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缓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自然灾害保护特殊性目标保护重要生境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脆弱带保护地方性敏感生态目标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确定评价等级、范围、因子、标准生态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5影响因素识别—识别影响作用的主体01影响对象识别—识别影响作用的受体02影响效应识别—性质、程度、可能性03重要生境识别04

①影响因素识别—识别主体6作用主体包括主要工程和全部辅助工程在内,如为工程建设开通的施工道路,集中的工业作业场地,重要原材料的生产(造纸原料生产,采石场,取土场)、储运设施建设、拆迁居民安置地等。在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上,应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因素识别,有的项目甚至还包括设计期(如选址和决定施工布局)和封闭期(如矿山闭矿、渣场封闭与复垦)的影响识别。应识别集中开发建设地和分散的影响点,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等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识别的内容还包括影响的发生方式,如作用时间的长短,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等等。

②影响对象识别—识别受体71识别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影响,如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2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各种自然灾害等;3有无影响到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水源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特别生境、脆弱生态系统等;4是否影响到地方要求的特别生态保护目标,如文物古迹、自然遗迹和其他有特别纪念意义或科学价值的地方。

③影响效应识别—性质、程度、可能性8影响的性质:?即正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可否恢复或补偿,有无替代,长期与短期影响,累积性影响还是非累积性影响;影响的程度,即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素等。可通过识别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来定性地判别影响的性质和影响导致的变化程度。010302

2、评价等级9生物群落变化情况区域环境变化情况水和土地变化情况是否敏感区工程影响范围划分依据

评价工作级别10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情况工程影响范围50km220-50km220km2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小于50%23/生物量减少大于等于50%123异质性程度降低23/相对同质123物种多样性减少小于50%23/物种多样性减少大于等于50%123珍稀濒危物种消失111区域环境: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23/绿地减少1/2以上,分布不均,连通程度极差123水和土地:荒漠化123理化性质改变23/理化性质恶化123敏感地区111

土地沙漠化发展的生态学特征11植被盖度(%)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比(%)生物生产量(t/hm2·a)沙漠化程度60803-4.5潜在59-3079-602.9-1.5正在发展29-1059-301.4-1.0强烈发展9-029-00.9-0严重

土地沙漠化程度景观判别12形态特征面积年增长率(%)流沙面积率(%)程度判别1、大部分土地未见沙地,偶见流动沙点0.25以下5以下潜在沙漠化土地2、有片状流沙,灌丛沙堆,有风蚀吹扬0.26-1.06-25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3、流沙大面积分布,灌从堆集,吹扬强烈1.1-2.026-50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4、密集流沙丘占优势2.1以上50以上严重沙漠化土地

评价级别确定方法的说明1301水理化性质改变指水体质量类型在I~III范围内变化;水理化性质恶化指水体质量类型由I~III变为IV~V。02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比较复杂,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指生产能力在该类型土地生产能力范围内;理化性质恶化指由上一级别退化为较低的土地生产能力级别。

重要生态敏感区ImportantEcologicalSensitiveRegion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