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裂缝控制研究.docx
摘要
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米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几何尺寸大于或等于1米。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本文阐述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在施工阶段,从原材料控制、施工方案的制定、测温、振捣、养护等方面提出了部分控制方法,强调了最根本的关键因素是人。施工阶段混凝士水化热引起的温度作用和自身收缩等变形将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若设计和施工不当会产生危害性裂缝。过去,我国大多数采用设置伸缩缝或者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但由于结构性质的整体性、使用功能和建设工期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对这种结构提出了无缝施工的要求,即在施工中不设置伸缩缝或者后浇带,同样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本文提出对这种无缝施工工艺的--些探讨,还有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定、要求和温度监测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层;裂缝控制
目录
TOC\o1-3\h\z\u第一章引言 1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1
1.2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4
第二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5
2.1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5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定和技术 5
2.2.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 5
2.2.2大体积混凝土浇灌 6
第三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8
3.1混凝土水胶比 8
3.2混凝土水胶比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8
3.3外部温度的变化 9
3.4外部限制 9
3.5混凝土凝结 9
3.6干燥收缩 9
第四章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 10
4.1材料选择 10
4.2温度调节 10
4.3制约的改善 11
4.4混凝土的注入和振动强度 11
4.5工程质量的提高 12
4.6混凝土护理 12
第五章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论文研究的背景
因为我国在城市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发展,所以建筑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相应的技术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大。大型现代化技术设施在许多城市都涌现出来,而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相信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好,价格也相对便宜,在操作的时候非常便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并且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已经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因此大体积混凝土从基础上就成为了大型设备与基底结构的十分重要形成部分。相比而言,这种类型的混凝土和普通的混凝土是不同的,他们的厚度不同,并且其中的水泥在接触水之后,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导致混凝土表面和内在的温差过大,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在意对施工技术进行把控,很轻易导致混凝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痕,这将极大破坏建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使对应的工程项目质量出现下滑。所以在开展混凝土施工项目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者本身需要制定严格的审批管理活动,有效避免是公共项目裂缝问题的出现。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中国建筑产业实力和技术的迅猛增长,我国建筑工程愈发显露出大跨度、大体积的发展趋势。从目前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来看,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尺寸较为突出,再加上水泥发生化学反应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无法及时消散,因此,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列横,对工程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充分地研究和分析,具有长远的意义。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列横的原理,同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并且能保证大型以及巨大型结构工程的顺利施工和使用安全。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和国际上的许多研究人员都围绕大体积混凝土缝隙问题作了详细探讨,从工程建设的角度来说,因为承载力发生变化,会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极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愈发蓬勃,商品混凝土被大量使用在建设之中,这就产生了新的施工难题。在非荷载力与混凝土缝隙的关系问题上,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把研究重点放置于导致缝隙出现的原因以及缝隙的预防和处理上[1]。
1950年,朱伯芳开始关于大型混凝土应力、温度等研究工作,并对外发表较多的研究成果,例如《混凝土坝的温度计算》。朱伯芳是当前我国混凝土领域的领航人[2]。1970年,通过应用有限元是分析温度和应力技术问题,在参与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