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技术措施.pdf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技术措
施
1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与
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
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期间,一方面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将释放出
大量的水化热,使结构件具有“热涨”的特性;另一方面混凝土硬化时
又具有“收缩”的特性,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将直接破坏混凝土结构,
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因而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
措施,以控制混凝土硬化时的温度,保持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合理温差,
使温度应力可控,避免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墩台身或基础等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
起的。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收缩裂缝。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
缩就越大。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同,其干缩、收缩的量也不同。
1
(2)温差裂缝。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主要影响因素
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
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
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
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
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
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
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3)材料裂缝。材料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或骨料中含泥量过多而引起的。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理论计算
工程实例:武汉市中环线南段××标段××号桥墩直径为1.2m,
混凝土及其原材料各种原始数据及参数为:
一是C30混凝土采用P.S32.5矿渣硅酸盐水泥,其配合比为:水:水
泥:砂:石子:粉煤灰(单位kg)=158:298:707:1204:68(每立方米混凝土质
量比),砂、石含水率分别为3%、0%,混凝土容重为2440kg/m3。
二是各种材料的温度及环境气温:水18℃,砂、石子23℃,水泥
25℃,粉煤灰25℃,环境气温20℃。
2
3.1混凝土温度计算
(1)混凝土拌和温度计算:公T0=∑TimiCi/∑miCi可转换
为:T0=[0.9(mcTc+msTs+mgTg+mfTf)+4.2Tw(mw-Psms-
Pgmg)+C1(PsmsTs+PgmgTg)-C2(Psms+Pgmg)÷
[4.2mw+0.9(mc+ms+mg+mf)
式中:T0为混凝土拌和温度;mw、mc、ms、mg、mf—水、水泥、
砂、石子、粉煤灰单位用量(kg);Tw、Tc、Ts、Tg、Tf—水、水泥、砂、
石子、煤灰的温度(℃);Ps、Pg—砂、石含水率(%);C1、C2—水的比热容
(KJ/KgK)及溶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0℃时,C1=4.2,C2=0;反之C1=2.1,C2=335。
本实例中的混凝土拌和温度为:T0=[0.9(298×25+707×23+1204
×23+68×25)+4.2×18(158-707×3%)+4.2×3%×707×23÷[4.2×
158+0.9(298+707+1204+68)]=21.02℃。
(2)混凝土出机温度计算:按公T1=T0-0.16(T0-Ti)式中:T1—混凝
土出机温度(℃);T0—混凝土拌和温度(℃);Ti—混凝土搅拌棚内温度
(℃)。
本例中,T1=21.02-0.16×(21.02-25)=21.7℃。
(3)混凝土浇筑温度计算:按公TJ=T1-(ατn+0.032n)(T1-TQ)
式中:TJ—混凝土浇筑温度(℃);T1—混凝土出机温度(℃);TQ—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