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腐蚀抛光工艺化学原理.pdf
在材料硅的表面清洁处理,硅片机械加工后表面损伤层的去除、直接键合硅
片的减薄、硅中的化学腐蚀等方面要用到硅的化学腐蚀过程。下面讨论硅片腐蚀工艺
的化学原理和抛光工艺的化学原理。
一、硅片腐蚀工艺的化学原理
硅表面的化学腐蚀一般采用湿法腐蚀,硅表面腐蚀形成随机分布的微小原电池,
腐蚀电流较大,一般超过100A/cm2,但是出于对腐蚀液高纯度和减少可能金属离子污染的
要求,目前主要使用氢氟酸(HF),硝酸(HNO3)混合的酸性腐蚀液,以及氢氧化钾(KOH)或
氢氧化钠(NaOH)等碱性腐蚀液。现在主要用的是HNO3-HF腐蚀液和NaOH腐蚀液。下面
分别介绍这两种腐蚀液的腐蚀化学原理和基本规律。
1.HNO3-HF腐蚀液及腐蚀原理
通常情况下,硅的腐蚀液包括氧化剂(如HNO3)和络合剂(如HF)两部分。其配
置为:浓度为70%的HNO3和浓度为50%的HF以体积比10~2:1,有关的化学反应如下:
3Si+4HNO=3SiO↓+2HO+4NO↑
322
硅被氧化后形成一层致密的二氧化硅薄膜,不溶于水和硝酸,但能溶于氢氟酸,
这样腐蚀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有关的化学反应如下:
SiO+6HF=H[SiF6]+2HO
222
2.NaOH腐蚀液
在氢氧化钠化学腐蚀时,采用10%~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温度为80~90℃,
将硅片浸入腐蚀液中,腐蚀的化学方程式为
Si+HO+2NaOH=NaSiO+2H↑
2232
对于电池所用的硅片化学腐蚀,从成本控制,环境保护和操作方便等因素出
发,一般用氢氧化钠腐蚀液腐蚀深度要超过硅片机械损伤层的厚度,约为20~30um。
二、抛光工艺的化学原理
抛光分为两种: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机械抛光速度慢,成本高,而且容易产生
有晶体的表面。现在一般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例如铜离子抛光、铬离子抛光和二
氧化硅-氢氧化钠抛光等。
1.铜离子抛光
铜离子抛光液由氯化铜、氟化铵和水,一般以质量比60:26:1000组成,调节
PH=5.8左右,或者以质量比80:102.8:1000,其反应原理如下:
Si+2CuCl+6NHF=(NH)2[SiF]+4NHCl+2Cu
24464
铜离子抛光一般在酸性(pH为5~6)条件下进行,当pH﹥7时,反应终止,这
是因为pH=7时铜离子与氨分子生成了稳定的络合物-铜氨络离子,这时铜离子大大减少,
抛光作用停止了。抛光反应速度很快,为防止发生腐蚀,取片时不能在表面残留抛光液,
应立即进行水抛,也可以在取片前进行稀硝酸漂洗,可以再洗一次,防止铜离子污染。
2.铬离子抛光铬离子抛光液由三氧化二铬、重铬酸铵和水一般以质量比1:3:100
组成,其反应原理如下:
3Si+2CrO-+28H+=3Si++4Cr++14HO
272432
三氧化二铬不溶于水,对硅表面进行研磨,重铬酸铵能不断地对硅表面进行氧化
腐蚀,与三氧化二铬的机械研磨作用相结合,进行抛光。
3.二氧化硅-氢氧化钠抛光法二氧化硅-氢氧化钠抛光配置方法有三种:
(1)将三氯氢硅或四氯化硅液体用氮气携带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的沉淀
在母液中静置,然后把上面的悬浮液轻轻倒出,并调节pH值为9.5~11。其反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