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急症》课件.ppt
心内科急症欢迎参加心内科急症专题培训。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心内科常见急症的诊断与处理流程,帮助医护人员掌握心血管急症的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我们将深入讲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致命性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及心脏骤停等常见心内科急症,涵盖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心内科急症定义与特点急症定义心内科急症是指突然发生或短期内迅速进展的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并发症。这类疾病通常起病急、进展快、危险大,需要医务人员迅速识别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发生机制心内科急症多由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心肌供氧不足、心电活动紊乱、心脏泵血功能衰竭或大血管结构破坏等机制引起。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会导致心脏功能急剧恶化,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特点
常见心内科急症种类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内科急症,死亡率高,需要快速识别与紧急处理。急性心衰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减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外周水肿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高血压危象血压显著升高伴随靶器官急性损害,如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需紧急降压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骤停,需立即干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中膜形成夹层,常表现为剧烈胸背痛,可引起多脏器缺血,死亡率极高。心脏骤停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导致循环中断和意识丧失,是心内科急症中最危急的情况,需立即心肺复苏。
急症识别与分诊原则快速评估流程采用ABCDE原则进行初步评估: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意识(Disability)和暴露(Exposure)。这一系统化方法可快速识别危及生命的状况,确保不漏掉关键病情。重点体征识记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模式、心率特点、血压变化、意识状态、外周灌注情况等体征。特别关注胸痛性质、呼吸困难程度、异常心音和肺部啰音,以及有无心脏骤停相关表现。应急分诊安排根据心内科急症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一级(立即救治):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二级(10分钟内):急性胸痛、严重心律失常等;三级(30分钟内):轻中度心力衰竭、血压异常等。
第一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分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完全性冠脉闭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部分冠脉闭塞不稳定型心绞痛(UA):冠脉严重狭窄但无心肌坏死临床意义ACS是心内科首要急症,死亡率高达30%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建立胸痛中心与绿色通道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ACS诊治流程诊断关键点典型胸痛、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心肌标志物升高三者构成ACS诊断的铁三角即使仅具备部分特征,也应高度怀疑
ACS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侵蚀脂质核心暴露,内皮损伤,触发凝血级联反应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网形成,导致冠脉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心肌缺血/坏死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细胞损伤,释放特异性标志物
ACS临床表现胸痛特点性质:压榨感、紧缩感、闷重感、烧灼感位置:胸骨后、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持续时间:典型持续20分钟,不完全缓解诱因:多在静息状态或轻微活动时发生缓解因素:硝酸甘油效果有限或无效伴随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冷汗、恶心、呕吐呼吸系统:呼吸困难、气短循环系统:心悸、心慌、晕厥上消化道症状: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其他:极度疲乏感、濒死感、焦虑恐惧注意: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女性患者可能表现不典型,如无痛性心梗、仅表现为呼吸困难或消化道症状,需提高警惕。
ACS诊断要点典型心电图变化STEMI:两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V1-V3导联≥0.2mV,其他导联≥0.1mV),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NSTEMI/UA:ST段压低、T波倒置、T波对称尖锐或正常心电图。连续多次心电图监测对比至关重要。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cTnT/cTnI)是特异性最强的标志物,发病2-4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2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发病4-6小时升高,3天恢复正常;肌红蛋白最早升高但特异性低。连续动态监测对判断梗死时间和范围有重要价值。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迅速评估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心室功能、机械并发症;冠脉造影是确诊和治疗的金标准,确定责任血管和病变程度;CT冠脉成像对排除ACS有价值,但急诊应用受限。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两条核心标准:持续性胸痛30分钟,性质为压榨感或闷重感心电图显示两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