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修饰文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 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一章第二节《修饰文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修饰文章》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字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基本操作,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讲解、操作演示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对文字格式和排版的美学感知;发展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修饰效果;培养合作学习习惯,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修饰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文字格式设置: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粗体、斜体等基本操作,例如,如何将一段文字设置为楷体二号加粗,并改变其颜色为红色。
-掌握段落格式调整:学习如何设置段落缩进、行间距、对齐方式等,如设置首行缩进两个字符,行间距为1.5倍行距。
-熟悉文本框和艺术字的使用:了解如何插入文本框和艺术字,以及如何调整其大小、位置和样式。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复杂格式组合的设置。学生在面对多种格式组合时,容易混淆设置顺序,例如,如何正确地将加粗、斜体和下划线应用于同一文本。
-难点二:段落格式与页面的协调。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段落格式如何影响文档的整体布局,如段落间距与页面边距的关系。
-难点三:艺术字的精确调整。艺术字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调整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学生可能难以精确调整到理想效果。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教师用机、学生用机
-课程平台: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平台
-信息化资源: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电子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手段:PPT演示、实例操作演示、学生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篇未修饰的文档,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文档的视觉效果。
2.学生分享对文档视觉效果的看法,教师总结:文档的视觉效果对阅读体验有很大影响。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文字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调整、文本框和艺术字的使用。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准备。
三、讲授新课
1.文字格式设置
-教师演示如何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粗体、斜体等,并讲解设置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尝试设置不同的文字格式。
-教师点评学生操作,纠正错误,强调设置顺序和注意事项。
2.段落格式调整
-教师演示如何设置段落缩进、行间距、对齐方式等,并讲解设置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尝试调整段落格式。
-教师点评学生操作,纠正错误,强调段落格式与页面布局的关系。
3.文本框和艺术字的使用
-教师演示如何插入文本框和艺术字,以及如何调整其大小、位置和样式。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尝试插入文本框和艺术字,并进行调整。
-教师点评学生操作,纠正错误,强调艺术字在文档中的美化作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文档进行修饰。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个文档修饰任务。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完成文档修饰。
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小组解决遇到的困难。
4.每组展示修饰后的文档,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对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修饰,并分享修饰后的效果。
-学习更多文档修饰技巧,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八、教学反思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信息技术发展史:介绍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从早期的打字机到现代的文字处理软件,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
-文档格式标准:介绍常见的文档格式,如Word文档、PDF文档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文字排版美学:探讨文字排版的基本原则,如对比、对齐、重复和亲密性,以及这些原则在文档修饰中的运用。
-设计软件简介: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设计软件,如AdobePhotoshop、Ill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