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2439-2016_氨酸法复合肥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_吉林省.docx
ICS71.020
DB22
G20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439—2016
氨酸法复合肥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Methodofaminoacidcompoundfertilizerproductiontechnologyoperation
procedures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243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化肥农药工业协会、吉林省瓮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化肥农药工业协会、吉林省瓮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朝阳、王洋、王斌、耿勇、王希君、金朝辉、张金耀。
I
DB22/T2439—2016
氨酸法复合肥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氨酸法复合肥生产工艺技术操作的术语和定义、工艺原理、配料、配酸、造粒、尾气
洗涤、烘干、冷却、筛分、包膜、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氨酸法生产复合肥的工艺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将合成氨作为氨化介质,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利用合成氨与硫酸、磷酸一铵的化学反应热来提高
造粒物料温度和改善物料特性的一种复合肥生产方法。
4工艺原理
氨酸法工艺是将合成氨作为氨化介质,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利用合成氨与硫酸、磷酸一铵的化学
反应热来提高造粒物料温度和改善物料特性,造粒温度可高达65℃~85℃,提高了磷酸铵等肥料盐的
溶解度,从而实现低水份含量下能获得高的液相数量,完成造粒固体桥连,大幅度降低干燥过程所需要
蒸发的水量,可使造粒物料水分降到3%左右。
5.1.1每次开机前应对皮带秤进行校准。
5.1.2与各岗位保持密切联系,严格按配方要求,按配比加入物料。
1
DB22/T2439—2016
6配酸工序
6.1间歇配酸工艺
6.1.1工艺
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为氨酸造粒提供合格浓度的稀酸溶液。
6.1.2操作要点
6.1.2.1往配酸罐中加入计量好的洗涤水,开启搅拌装置。
6.1.2.2开启配酸罐夹套冷却水循环泵,确保冷却水系统正常工作。
6.1.2.3往配酸罐中慢慢加入计量好的浓硫酸,时间为15min~30min。
6.1.2.4配完酸继续开启冷却系统和搅拌系统,待稀硫酸温度降至60℃以下即可。
6.1.3工艺控制指标
工艺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反应槽温度:≤80℃;
b)烯酸浓度:50%~70%。
6.2连续配酸工艺
6.2.1工艺
将造粒尾气洗涤来的工艺废水与浓硫酸,按比例经计量后打加入同一个管道反应器进行稀释反应,
反应后的稀酸直接均匀喷洒到造粒机内的料床上进行造粒。
7造粒工序
7.1.2随时观察物料干湿,成球情况,并及时调整,使其粒子达到最佳化。调整宜采用下列方法:
a)造粒出料粒子偏小(大),可适量增大(减小)通氨量,提高(降低)中和度;
b)物料湿度较差(好),可适当增加(减少)造粒蒸汽量。
2
DB22/T2439—2016
b)液氨耗量:15kg/t~45kg/t;
c)物料PH值:5.5~6.5;
d)造粒出料温度:50℃~70℃。
8尾气洗涤工序
8.1
操作要点
8.1.1
向洗涤槽加入清水,后加入稀硫酸,严格控制洗涤液PH值不超过7.0。
8.1.2生产中对洗涤液PH值进行在线检测,严格控制PH值不超过7.0。
8.1.3若系统中洗涤液饱和后,输送至造粒机或配酸用。
8.1.4注意洗涤槽内液位不宜超过80%,防止溢出腐蚀地面。
8.2工艺控制指标
洗涤液PH值不大于7.0。
9烘干工序
9.1
操作要点
9.1.1随时观察干燥物料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造粒岗位调整操作。
9.1.2保持系统进出料连续稳定,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操作条件,保持工艺指标在控制范围内。
烘干机进口温度120℃~300℃,烘干机出口温度60℃~95℃。操作时根据生产品种进行微调。
保持系统进出料连续稳定,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操作条件,保持工艺指标在控制范围内。
及时清理筛面,确保筛孔无堵塞;保证筛面无破损,防止漏大粒料和漏成品;筛上物料布料要均匀,
保证筛分效果;大粒返料及时粉碎并返回系统。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