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制备技术规程》DB14T 1591-2025.docx
ICSCCS
65.020.20B0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591—2025代替DB14/T1591-2018
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制备技术规程
2025-04-16发布2025-07-16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1591—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外植体选择 1
5脱毒 1
6茎尖初代培养 2
7组培苗继代扩繁 2
8组培苗生根诱导 2
9组培苗驯化移栽 3
10档案管理 3
附录A(资料性)草莓脱毒原原种苗组培生产记录表 4
附录B(资料性)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出圃登记表 5
DB14/T1591—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1591—2018《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制备技术规程》,与DB14/T1591—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病毒检测方法(见5.2、2018版的5.2);
——增加了脱毒原原种苗的保存(见9.3.3)。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伟、樊新萍、王国平、郭华、史华平、李磊、李志强、程春振、武敏、赵琪、李倩。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8年首次发布为DB14/T1591—201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DB14/T1591—2025
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制备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制备的术语和定义、外植体的选择、脱毒、病毒检测、茎尖的初代培养、组培苗的继代扩繁、生根诱导及驯化移栽、原原种苗的保存方式。
本文件适用于草莓脱毒原原种苗的制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032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莓脱毒原原种苗
指脱毒的草莓组培苗移栽于无草莓病源、虫源的隔离区内生长的植株。
3.2
微茎尖脱毒
从匍匐茎上切取约0.2mm茎尖分生组织接种至培养基中,分化出的组培苗可脱除病毒。
4外植体选择
4.1采集时期
外植体宜在结果后期匍匐茎大量抽生阶段进行采集。
4.2选择要求
选取健壮、无病、开花结果正常的草莓植株作为母株,采集刚抽出且叶片未展开的匍匐茎作为外植体材料。
5脱毒
5.1脱毒方法
采用微茎尖脱毒法对草莓匍匐茎外植体材料进行脱毒处理。
5.2病毒检测
2
DB14/T1591—2025
按照NYT3032的要求执行。
6茎尖初代培养
6.1初代培养基的选择
按照NY/T3032的规定执行。
6.2外植体消毒
切取匍匐茎顶端2cm左右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流水冲洗0.5h~2h。在超净工作台下,用75%酒
精将外植体浸泡30s,再用1.0%次氯酸钠消毒10min~15min或0.1%升汞溶液消毒5min~10min,无菌水冲洗3次~5次。所用消毒液与外植体体积的比例约为10:1。
6.3茎尖分生组织切取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将外植体顶端一层一层小心剥开,直至露出茎尖分生组织部分,用锋利的解剖刀切取约0.2mm的茎尖,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
6.4初代培养条件
初始接种的茎尖暗培养2d,之后转置于常规培养条件下培养,培养温度25℃,光照强度3000Lux~5000Lux,光照时间14h/d~16h/d,相对湿度70%~75%。茎尖组织在该培养条件下生长约50d~60d形成幼小无根植株后即可转至继代培养阶段。
7组培苗继代扩繁
7.1继代培养基的选择
按照NY/T3032的规定执行。
7.2继代过程的条件控制
草莓组培苗继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