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2024年最新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35题)
1.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答案:D
解析: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导致地壳运动,从而引发地震。
2.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
A.浅源、中源、深源地震
B.远震、近震、地方震
C.有感地震、无感地震
D.天然地震、人工地震
答案:A
解析: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70-300千米)、深源(大于300千米)地震。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欧亚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答案:B
解析: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
4.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
A.纵波
B.横波
C.面波
D.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
答案:A
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所以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是纵波。
5.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倍。
A.10
B.20
C.32
D.100
答案:C
解析:震级每相差一级,能量大约相差32倍。
6.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度。
A.Ⅷ
B.Ⅺ
C.Ⅻ
D.Ⅹ
答案:C
解析: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Ⅻ度。
7.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答案:A
解析: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人们被砸压导致伤亡。
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次。
A.10
B.100
C.1000
D.10000
答案:B
解析: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天约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次。
9.地震发生时,在楼房内避震,不正确的做法是()。
A.迅速躲在内墙的墙角
B.迅速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
C.迅速躲在窗户旁边
D.迅速躲在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卫生间
答案:C
解析:窗户在地震时容易破碎,躲在窗户旁边很危险,所以C选项做法不正确。
10.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广告牌下
B.狭窄胡同
C.高大建筑物旁
D.开阔地
答案:D
解析:在户外避震应选择开阔地,广告牌下、狭窄胡同、高大建筑物旁都有倒塌等危险。
11.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地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答案:D
解析:震后被埋压时应保存体力,不停地呼救会消耗大量体力,不顾一切行动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精神崩溃不利于求生,所以应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2.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
A.预防为主,专群结合
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C.依靠科技,依靠群众
D.震前有预防,震中有救助,震后有重建
答案:B
解析: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13.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答案:A
解析: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14.由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面振动属于()。
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D.构造地震
答案:B
解析:地下核爆炸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由此引起的地面振动属于人工地震。
15.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年,由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答案:A
解析:1930年,李善邦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北京鹫峰地震台。
16.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A.三角空间
B.四角空间
C.开阔空间
D.空旷空间
答案:A
解析: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相对较为安全,是避震空间。
17.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答案:A
解析:头部是人体重要部位,在避震“自救瞬间”首先应保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