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第16课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学实录 鲁人版六三制.docx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第16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学实录鲁人版六三制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三)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2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通过学习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学生能够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国家法律体系的尊重和遵守,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提高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治理的总章程。
-掌握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如人民主权、法治原则、平等原则等。
-认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2.教学难点
-宪法条文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宪法条文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宪法实施的过程:学生难以理解宪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施。
-宪法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将宪法原则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形成法治思维。
-举例说明:
-难点一: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学生需要理解其具体含义和实际应用。
-难点二:宪法规定国家机构组织和国家标志,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规定的实际意义和实施过程。
-难点三:通过案例分析,如宪法保护言论自由,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这一原则应用于具体情境中。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鲁人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宪法相关图片、图表、宪法知识问答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3.教学活动:设计宪法知识竞赛卡片,用于课堂互动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
4.教室布置:设置讨论区,便于小组讨论宪法条文的理解和实施。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宪法知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宪法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展示一些关于宪法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国家宪法日庆祝活动、宪法宣誓仪式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宪法的庄严和重要性。
简短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治理的总章程,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2.宪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历史渊源和作用。
详细介绍宪法的组成部分,如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宪法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宪法案例进行分析,如宪法对教育权利的保障、对财产权的保护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宪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宪法精神解决社会矛盾。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宪法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宪法与青少年权利保护”。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宪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宪法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宪法精神。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宪法概述
-宪法的定义: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的特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宪法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宪法到现代宪法的发展历程。
2.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法治原则:国家和社会生活都必须依法进行。
-平等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