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教学大纲.doc

发布:2025-04-25约6.55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2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英文名称

EmbeddedSystemDevelopmentTechnology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开课学院

课程负责人

授课学期

学分

2

任课教师

课程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24

实验学时

(含上机)

24

课内实践学时

0

课程类型

□线上课程

√线下课程

□混合式课程

线上学时

线下学时

适用专业

及年级

物联网工程2年级、3年级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电路原理、数电与模电、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

后续课程

感测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智能控制技术

课程简介

1.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嵌入式开发技术”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嵌入式的使用,并可以进行常规的嵌入式项目开发,为后续的电子设计与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作为物联网工程的主要专业技能增强在嵌入式行业就业的竞争力。

2.教学目标上:使学生全面掌握ARMCortex-M3内核及其工作原理;掌握STM32F103微控制器的片上资源;熟练应用STM32F103对片外外设进行控制;能熟练应用KeilMDK开发环境编写嵌入式程序;可熟练地对LCD屏进行显示控制和动画编程;使学生们着眼于为我国自动化和嵌入式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3.基本知识教学要求:掌据STM32F103的内核架构、存储器配置、NVIC中断管理和各种片上资源;了解STM32F103的行业应用背景和前景:充分介绍温度传感器和LCD屏等外设的用法;可熟练地应用LCD屏显示中英文、图形和动画,初步具备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的能力。

执笔人

审定人

讨论参与人

大纲制定日期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1.1掌握ARMCortex-M3内核的架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1.2掌握STM32F103微控制器片内资源和片上外设的使用方法。

1.3理解常用的外设使用原理以及通信和控制时序及实现方法。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

2.1能够正确熟练使用KeilMDK创建嵌入式工程。

2.2能够熟练编写嵌入式程序,驱动温度传感器和LCD屏等外设。

2.3能独立地设计嵌入式系统,并开发相关的嵌入式软件。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

3.1嵌入式开发技术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中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等课程的综合进阶课程,通过该课程可以体会嵌入式技术和数电、模电等的联系、发展、综合、衍生。

3.2通过体会嵌入式技术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发展,进而了解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

3.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主动学习、语言表达等能力。

课程目标4:思政目标

4.1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内容,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嵌入式系统解决实际物联网工程问题,树立科技报国志向。

4.2通过对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方法分析,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原理的理解,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内涵。

4.3通过对STM32F103微控制器控制方法和操作时序的分析比较,加深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解。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表

序号

毕业要求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思政目标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1

毕业要求1:获取和应用工程知识的能力: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2:掌握解决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中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应用。

2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2:能够通过分析文献寻求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方案。

指标点2-3: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选取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毕业要求4:科学研究能力: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及方法正确地分析与解释数据。

4

毕业要求9:承担个人和团队角色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能胜任多学科背景下团队中的个体及成员的角色与责任;

指标点9-2:能组织多学科背景下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表

序号

章节内容

学生学习

预期成效

学时

授课

形式

教学方式

支撑课程目标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