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二甲氧基苯,氢醌二甲基醚.doc
标识
中文名:1,4-二甲氧基苯
别名:氢醌二甲基醚
英文名:
1,4-dimethoxybenzene
分子式:C8H10O2
GB编号:
UN编号:
CAS号:151-10-0
理化性质
基本形态:有甜苜蓿样香味的无色固体,不溶于水、溶于丙酮、苯。主要用作萘类染料及涂料和塑料的中间体,也用作肥皂、洗涤剂和油膏的香料。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避免与强氧化剂等物质接触。
毒害性:有毒(LD50)、致癌物。
危险特性
1.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2.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3.遇明火、高热可燃。
泄漏处置基本方法
1.侦查检测:查明泄漏的部位、形式、扩散范围以及有无爆炸危险,确定是否已采取关阀断源、启动固定消防设施等措施。
2.个人防护: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3.设立警戒:根据风向和现场环境设定警戒区域,切断火源途径,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参考:上风方向150m)。
4.抢救生命:疏散抢救泄漏污染区人员,必要时采取掩护措施。
5.稀释冷却: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6.关阀断源:必须要在厂房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下实施作业。
7.洗消:事故处置结束后,参战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现场环境移交环保等相关部门处理,防止次生灾害。
火灾扑救
基本方法
1.侦查检测:查明着火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爆炸危险、人员被困等情况,确定是否已采取紧急停车、泄压排爆、关阀断料等工艺处置流程。
2.个人防护: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3.设立警戒:根据风向、现场环境和火灾发展态势设定警戒区域,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参考:上风方向150m)。
4.抢救生命:疏散抢救事故现场人员,必要时采取掩护措施。
5加强冷却: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扑灭火势:采用泡沫、干粉等灭火剂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强度。当灭火条件成熟时,根据燃烧部位确定进攻方向,集中力量近攻强战。若无法断料,使之在一定范围内稳定燃烧。
7.洗消:事故处置结束后,参战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现场环境移交环保等相关部门处理,防止次生灾害。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注意事项
1.实施侦查检测、关阀断料、堵漏输转等措施时,必须要在厂方技术人员或化学等相关行业领域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2.指挥部的设置、救援车辆的停放(进攻途径的选择)应当在(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的安全区域,避开地势低洼处。
3.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4.火灾扑灭后,应继续进行冷却直至温度降至安全点,防止复燃、复爆。对继续泄漏扩散的少量可燃气体,要用水蒸气或喷雾水流将其驱散,防止形成爆炸混合气体,尤其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的车间内,要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5.在处置过程中,要及时通知环保、安监等部门封堵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污染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