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度退化草原补播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4-24约2.4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中度退化草原补播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制定了河北坝上中度退化草原补播草种选择、草种组合、补播时间、补播方式、机械配套等技术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坝上中度退化草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514-2011沙地草场牧草补播技术规程

GB19377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6141-2008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2008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NY/T1239飞播种草技术规范

DB15/T1628-2019天然草场牧草补播机作业技术规程DB65/T3525-2013草原松土补播机操作技术规程

DB64∕T803-2012退化荒漠草原补播改良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中度退化草原

草群中原有优势植物发生明显衰退,草原植被盖度40%~60%,单位面积产草量降低30%~60%,原有优势植物产草量占单位面积总产量的20%~30%,地表土壤容重进一步增加,表土比较坚实。

3.2植被退化诊断

用计数法和目测法测定草原植被密度、盖度,从而判断草原退化类型。

3.3土壤退化诊断

用化学分析方法对草原土壤容重、含水量进行测定,进行草原退化类型的判断。

2

3.4草原退化判断

根据植被和土壤测试诊断结果,结合草原退化定义进行草原退化类型确定。

3.5草原补播

在不破坏或很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条件下,在草群中播种一些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有价值的优良草种,以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成分和草原覆盖度,达到提高草原生产力和改善牧草品质的目的。

4中度退化草原诊断

4.1植被退化诊断

调查草群总盖度、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生物量、盖度和高度。分别计算样方内可食牧草、不可食牧草、毒害草和退化指标植物的个体数、平均生物量、平均高度、平均盖度,植被退化诊断按照GB19377的规定进行植被退化诊断。

4.2土壤退化诊断

化验分析0cm~20cm土壤容重、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退化诊断按照GB19377的规定执行。

4.3草原退化诊断

根据植被和土壤测试诊断结果,结合草原退化定义进行草原退化类型确定,草原退化诊断按照GB19377的规定执行。

5补播技术要点

5.1草种选择

宜选择地方优势草种,如苜蓿、沙打旺、扁蓿豆、羊草、披碱草、冰草、无芒雀麦、胡枝子等品种,一般以草本为主。种子质量应符合GB6141和GB6142的规定。

5.2草种组合

宜采用上繁草和下繁草结合,疏丛型和根茎型结合,豆科草和禾本科草结合的草种组合。推荐组合参见附录A。

5.3补播时间

在解冻至返青前或雨季之前实施补播,最佳补播时间为雨季之前,河北坝上地区一般为5月下旬~6月上旬。

3

5.4补播方式

一般选择条播。条播时,牧草播深一般1cm~3cm(具体参数参见附录B),行距20cm~25cm,播后镇压。在补播面积大,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段可进行飞播,技术方法按照NY/T1239执行。

5.5播种量

依据草种和补播草原类型选择,参见附录B。

5.6配套机械

一般采用免耕补播机或松土补播机进行补播。机械补播作业规程按照DB15/T1628-2019和DB65/T3525-2013的规定执行。

6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或地块,补播后结合灌溉,可显著增加补播草种出苗率,提高草原补播成功率。

7刈割或放牧利用

补播草本的地块一般禁用2年,第3年后可进行秋季打草或冬季放牧。补播灌木或同时补播灌木和草本的地块,一般要禁用3年,第4年可利用。

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河北坝上中度退化草原补播适宜草种组合

混播组合

播种深度(cm)

备注

苜蓿30%+披碱草(冰草、羊草、无芒雀麦)70%

1~2

各草种实际播量依据如下公式计算

披碱草70%+苜蓿(扁蓿豆、沙大旺)30%;披碱草75%+无芒雀麦25%;披碱草50%+冰草(羊草)50%

2~3

冰草70%+苜蓿(扁蓿豆、沙大旺)30%;冰草75%+无芒雀麦25%;冰草50%+披碱草(羊草)50%

2~3

羊草70%+苜蓿(扁蓿豆、沙大旺)30%;羊草75%+无芒雀麦25%;羊草50%+披碱草(冰草)50%

2~3

扁蓿豆30%+披碱草(冰草、羊草、无芒雀麦)70%

1~2

沙打旺30%+披碱草(冰草、羊草、无芒雀麦)70%

1~2

无芒雀麦70%+苜蓿(扁蓿豆、沙大旺)30%;无芒雀麦25%+羊草(披碱草、冰草)75%

2~3

实际播种量=理论播种量/种子用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