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蹈人类学视角解读拉祜族芦笙舞的艺术风格.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从舞蹈人类学视角解读拉祜族芦笙舞的艺术风格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从舞蹈人类学视角解读拉祜族芦笙舞的艺术风格
摘要: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拉祜族芦笙舞的艺术风格进行解读。通过对拉祜族芦笙舞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舞蹈形式、音乐特征以及社会功能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拉祜族芦笙舞在艺术风格上的独特性,以及其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回顾了拉祜族芦笙舞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探讨了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民族特性。其次,分析了拉祜族芦笙舞的舞蹈形式和音乐特征,包括动作、姿态、节奏、旋律等元素。再次,探讨了拉祜族芦笙舞的社会功能,如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社会交往等。最后,总结了拉祜族芦笙舞的艺术风格特点,并对其在当代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意义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对于丰富舞蹈人类学理论、推动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舞蹈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拉祜族芦笙舞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拉祜族芦笙舞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关注。本文以舞蹈人类学的视角,对拉祜族芦笙舞的艺术风格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揭示其艺术风格的形成背景、特征及其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价值。首先,从拉祜族芦笙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入手,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民族特性。其次,通过分析舞蹈形式和音乐特征,探讨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再次,探讨拉祜族芦笙舞的社会功能,揭示其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拉祜族芦笙舞的艺术风格特点,并对其在当代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意义进行展望。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民族舞蹈文化研究、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拉祜族芦笙舞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1.1拉祜族的历史渊源
(1)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据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拉祜族起源于古代氐羌族,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在长期的迁徙和融合过程中,拉祜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都有拉祜族的聚居区。
(2)拉祜族的历史渊源与古代氐羌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史前时期,氐羌族就在我国西北地区活动,后逐渐向西南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他们与当地的其他民族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个民族。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氐羌族的一支就已经在云南地区活动。到了唐代,拉祜族的前身——磨些蛮开始出现在史书中。在宋代,磨些蛮逐渐演变为拉祜族,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民族。
(3)拉祜族在迁徙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迁徙发生在明朝末年。当时,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拉祜族被迫从云南省的西北部向东南部迁徙,最终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在迁徙过程中,拉祜族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以芦笙舞为代表的民族舞蹈文化。这些舞蹈不仅反映了拉祜族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1.2拉祜族的社会文化特征
(1)拉祜族的社会文化特征鲜明,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个性。在社会组织方面,拉祜族实行的是以氏族为单位的部落制度,氏族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和互助合作的传统。在婚姻制度上,拉祜族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且在婚姻选择上注重门当户对。据统计,截至2020年,拉祜族人口约为47.8万人,其中约70%的人口居住在云南省。
(2)拉祜族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在音乐方面,拉祜族以芦笙音乐最为著名,芦笙舞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芦笙舞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娱乐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形式。在节日庆典中,拉祜族还会表演山歌、情歌等,这些歌曲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深受人们喜爱。此外,拉祜族还有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谚语,这些都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3)拉祜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男女服饰各具特色。男性传统服饰以对襟短衣、长裤为主,头戴斗笠;女性则穿着绣花围裙、长裙,头戴银饰。这些服饰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在饮食方面,拉祜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喜欢吃酸辣口味,如酸汤鱼、酸辣豆腐等。这些饮食习惯与拉祜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此外,拉祜族还有独特的居住习惯,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房屋,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尊重。
1.3拉祜族芦笙舞的起源与发展
(1)拉祜族芦笙舞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背景。据史料记载,拉祜族芦笙舞最早可追溯至唐朝,距今已有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