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pdf
2025年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中国年。学校在寒假开展了以“何以中国年”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结束后
各研学小组撰写了研学笔记,请你协助修改完善。
1.在笔记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何以中国年”五个字作为标题。(1分)
笔记一文物里的春节寻根之旅
文物,犹如一把跨越古今的神秘钥匙,嵌入历史锁孔深处,带我们打开了探寻春节源头的大门。踏入国家
博物馆,商代卜骨上的“年”字(如右图)宛如一幅生动的远古画卷:一人背负着成熟饱满的谷穗,满是
丰收的喜悦。这质朴的画面定格了古老农耕社会在岁月交替时庆祝丰收的欢愉场景,这正是春节的源头。
翻阅国家典籍博物馆内的《宋史》,“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跃然眼前,字里行间洋溢着春的气息,
这正是迄今发现的较早的春联。历史的脉搏在这些文化符号里跳动,绵长的民族记忆被焕起。
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表达的是“较小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的凹处”的意思,所以“嵌入”一词没有错别字。
B.因为早期书册的形态与竹子关系密切,所以“典籍”一词中的“籍”字不是错别字。
C.因为表达的是“变化的情况或趋势”的意思,所以“脉搏”一词没有错别字。
D.因为表达的是“引发、引起(注意、回忆等)”的意思,所以“焕起”一词没有错别字。
笔记二非遗里的民俗风情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一场民俗盛宴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如火如荼地上演。主题展区内辞旧迎
新的【甲】惹人驻足,从腊八节喝暖粥,到小年祭灶,再到除夕吃团圆饭,都以展品的形式精彩呈现。互
动体验区里贺春祝福的【乙】丰富多彩,写福字、印春帖、猜灯谜等活动琳琅满目,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馆外广场上乐岁弦歌的【丙】热闹非凡,______,引得在场观众纷纷叫好。这场民俗盛宴,将传统与生活
紧密相连,让人们在非遗世界里找回记忆中的年味,也让非遗在充满烟火气的新年氛围中大放异彩。
3.根据小组意见,结合上下文,依次为【甲】【乙】【丙】处选填内容。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民俗体验过年习俗民俗展演B.过年习俗民俗体验民俗展演
C.过年习俗民俗展演民俗体验D.民俗展演民俗体验过年习俗
4.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如火如荼B.辞旧迎新C.琳琅满目D.大放异彩
5.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标点正确、节奏匀称的内容。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北京狮舞在锣鼓喧天里奔腾跳跃,天津汉沽飞镲在激昂鼓点中撞出清脆声响,广东普宁英歌在鼓槌叩
击中激情起舞
1
B.锣鼓喧天里,北京狮舞奔腾跳跃;天津汉沽飞镲在激昂鼓点中撞出清脆声响;鼓槌叩击中,广东普宁
英歌激情起舞
C.锣鼓喧天里,北京狮舞奔腾跳跃;激昂鼓点中,天津汉沽飞镲撞出清脆声响;鼓槌叩击中,广东普宁
英歌激情起舞
D.锣鼓喧天里奔腾跳跃的北京狮舞、激昂鼓点中撞出清脆声响的天津汉沽飞镲、广东普宁英歌鼓槌叩击
中激情起舞
笔记三庙会游园中的文化与科技
文化与科技的加入,为春节带来独特韵味。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北京厂甸庙会是展示京华文化的窗口。这里
热闹的文化集市曾吸引了清代四库馆的编修及现代诸多文化巨匠。名士文人会集此处,营造出浓厚的文化
氛围,润泽京华文脉,使其流淌至今。而今,庙会上AI春联机现场创作春联,AI人形机器人写“福”字
等,科技元素的加入更为传统庙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圆明园里复刻历史古迹的数字体验空间,颐和园
外同庆街上再现皇家御路古韵的“光影长廊”,温榆河畔充满中式浪漫的“北京千灯夜”等,都用科技为
市民打造了沉浸式的游园体验。庙会游园中文化与科技的碰撞,奏响了传统与现代共鸣的和谐画卷。
6.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润泽”。根据语境判断,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滋养B.孕育C.赓续D.浸润
7.文段中画线句存在错误,请你修改。(2分)
结语
春节,这幅近40天的年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