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刑法知识竞赛抢答题库及答案.docx
2024年刑法知识竞赛抢答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1-30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类推原则
答案:D。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类推原则不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刑法规定,不满()周岁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A.12
B.14
C.16
D.18
答案:A。《刑法》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满十二周岁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可以负刑事责任
C.不负刑事责任
D.减轻刑事责任
答案:C。根据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4.醉酒的人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
C.不负刑事责任
D.减轻刑事责任
答案:B。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醉酒是行为人自己可以控制的行为,不能以此作为免责事由。
5.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A.甲为杀人而购买毒药
B.乙为盗窃而在被害人住宅外徘徊
C.丙为抢劫而等候在被害人必经之路
D.以上都是
答案:D。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A选项购买毒药,B选项在被害人住宅外徘徊,C选项等候在被害人必经之路,都属于为犯罪制造条件的预备行为。
6.甲欲杀乙,将乙打昏后又后悔,见乙未死即放弃了继续犯罪,悄然离去。后来乙因流血过多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答案:B。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甲虽然放弃了继续犯罪,但没有有效防止乙死亡结果的发生,所以不构成犯罪中止,而乙死亡结果发生了,甲构成犯罪既遂。
7.共同犯罪是指()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A.二人
B.三人
C.四人
D.五人
答案:A。《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8.对于从犯,应当()处罚。
A.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或者免除
D.比照主犯
答案:A。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9.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批准。
A.执行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
答案: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10.拘役的期限,为()以上六个月以下。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两个月
D.三个月
答案:B。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11.有期徒刑的期限,除《刑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以上十五年以下。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答案:A。有期徒刑的期限,除《刑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12.死刑只适用于()的犯罪分子。
A.罪行极其严重
B.危害国家安全
C.暴力犯罪
D.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
答案:A。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13.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执行。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答案:B。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14.附加刑()独立适用。
A.可以
B.不可以
C.应当
D.视情况而定
答案:A。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15.剥夺政治权利不包括剥夺()。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继承权
答案:D。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继承权不属于政治权利。
16.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
A.个人
B.家庭
C.个人及其家属
D.夫妻共同
答案:A。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
17.累犯,是指因犯罪被判处一定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年以内再犯一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