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带一路背景下汽车全产业价值链的构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6200字】.docx
一带一路背景下汽车全产业价值链的构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3\h\u5428一带一路背景下汽车全产业价值链的构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98631.1全球价值链与区域价值链的概念界定 1
255811.2区域价值链相关研究 2
57061.3“—带一路"与价值链相结合的研究 4
172681.4汽车产业与价值链相结合的研究 5
90651.5相关研究评述 6
28835参考文献 6
1.1全球价值链与区域价值链的概念界定
(1)全球价值链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每一环节产生的增值效应共同组成了整个企业的增值,这是他分析公司竞争优势时候提出的著名论断。此时价值链的研究偏重于从微观企业内部分析企业价值增值与竞争优势。后来的研究通过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所处的位置,开始将价值链与产业全球组织结合起来,得出全球价值链可以分为生产者驱动与采购者驱动的结论。具体而言,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是围绕制造业跨国公司,这些制造业跨国公司借助其拥有的核心技术,通过跨国投资,将部分非核心制造环节剥离给欠发达国家,形成全球生产网络。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则围绕着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展开,这些企业借助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庞大的营销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将订单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商,实现商品的跨国生产(Gereffi,1999)REF_Re\r\h[3]。全球价值链还可以按照组织规模、空间尺度和生产主体进行阐述,例如Sturgeon从组织规模进行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包含参与了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性组织活动的全部主体(至少2个)。2002年,联合国工发组(UNIDO)最终确定了全球价值链的定义——从产品研发到最终成品直至报废这一完整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不同的增值阶段,最终形成的相互连接的链式关系。
(2)区域价值链
区域价值链(RVC)是区域型的生产网络组织,它是全球生产网络的另一种形态演变,从时间上来说,这种生产形式产生的时间相对较早,但始终没有精准的概念解释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实际上,在产生产品价值方面,区域化特征大大高于全球化特征。当前全球产品价值链主要围绕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四大巨头展开,四周国家自主嵌入,逐渐演变成北美、欧洲、亚洲三大RVC为主的价值链格局(Baldwin,2013)REF_Re\r\h[4]。当价值链区域化愈演愈烈时,(魏龙,2016)REF_Re\r\h[5]对区域价值链的概念做出精确解释:区域价值链是区域周边具有互补性产业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合作,提高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最终实现产业升级和中端化发展。
1.2区域价值链相关研究
(1)区域价值链的构建意义研究
学术界对区域价值链的研究时间相对较晚,所以相关文献也不多。随着全球产品分工体系不断变革,探讨区域价值链的构建意义变得十分重要: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疲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能够让新兴发展中国家掌握主动权,以应对全球经贸格局的演变。在“经济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大环境下,构建全新的区域价值链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树立(佟家栋等,2017)REF_Re\r\h[6]。二是在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的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未能摆脱人口红利和自然禀赋所带来的短暂竞争优势,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营销影响力使得它们长期困在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沦为发达国家全球扩张的附属品,缺乏自主发展的机会,构建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或参与的区域价值链能够帮助这些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需求。(王恕立,2018)REF_Re\r\h[7]。(黄先海,2017)REF_Re\r\h[8]从发展中国家角度出发,认为发展中国家能够借助区域价值链的构成,获得更多国际规则制定和产品定价的话语权,能够和先发国家进行合作及良性竞争,摆脱“俘获式困境”,同时也能为排除在全球价值链之外的新兴国家提供主导或参与价值链的机会。三是区域价值链能够整合改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亚洲经济体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出现了以东盟为代表的多个自由贸易区,“10+3”、“10+6”金砖国家分工网络和无数双边自贸协定。这种“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使得全球价值链呈现碎片化局势,各大区域生产网络无法顺利开展,(BaldwinR.E,2012)REF_Re\r\h[9]。因此,只有整合亚洲地区的自贸协定,构建大范围的区域价值链才能改善这种效应带来的影响(沈铭辉,2016)REF_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