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中国汽车产业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路径选择分析综述11000字】.docx

发布:2025-04-17约1.21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汽车产业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路径选择分析综述

目录

TOC\o1-3\h\u

225341.1依托“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打造汽车产业“一带一路”区域性价值链的轴心 1

184221.2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打造东南亚汽车产业零部件基地及整车销售市场 4

190191.3巩固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关系,建设纳入沿线国家的“中国-欧盟”汽车产业走廊 10

1.1依托“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打造汽车产业“一带一路”区域性价值链的轴心

当今汽车产业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要想在汽车强国的强势打压下构建汽车产业“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势必困难重重。随着2002年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经济联系逐渐紧密,而在全球汽车生产量前五强中,中日韩占据其中三个席位,如果依托“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并将其打造为“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区域价值链发展的轴心,整合三国的产业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协调重组成更高效、更有序的汽车分工体系,增强自由贸易区内的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这种发展需求和中心效应也将辐射带动整个“一带一路”区域内的汽车产业发展,加快区域价值链的形成REF_Re\r\h[40]。

下面将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打造汽车产业“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轴心的具体路径进行分析。

1.1.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

通过1.2.1和1.2.2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和韩国不论是零部件还是整车销售,参与度指数和位置指数都很高。1.2.3中通过对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可以得出,日本的零部件制造RCA指数均超过了2.5,整车销售RCA指数都超过了1.25,国际竞争力极强;韩国零件制造业RCA指数高于1.25,甚至超过了2.5,整车销售RCA指数也都在0.8左右,国际竞争优势较强,而中国的零部件制造和整车销售RCA指数多数低于0.8,其国际竞争力与日韩两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随着自贸区的逐渐深入,区域内汽车产业的优势互补必将提高中国的RCA指数。因此,“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三国汽车产业互补性

中日韩自贸区将三个国家的比较优势集中,如日韩在资本、核心技术上大大超过中国,而中国在劳动力资源和市场前景上具备先天性优势,自贸区建成后,一方面,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借助日韩的资金、技术支持获得发展契机;另一方面,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产业也能在中国更低成本的进行生产销售,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也将促使日韩的汽车产业迈向更高台阶。中日韩三国的进出口贸易将更加频繁,对外投资也更加活跃。

(二)区域内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降低

当前中国政府对汽车进口征收%的关税税率,具体到汽车产品上,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征收%的关税。从目前世界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关税税率设置的过高不利于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降低汽车进口量,缩减贸易量,国内的汽车企业也将因缺少竞争固步自封,在对外贸易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中日韩自贸区一经建成,自贸区内的汽车和汽车产品的关税将大幅度下调,最高可下调十五个百分点。关税税率的降低能够降低汽车及汽车产品的进口成本,促使销售价格下调,从而增加交易量,使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内汽车生产所需的核心零部件能够低成本、低壁垒的在自贸区内平行进口获得,将大大增加中国汽车的生产量,为“一带一路”区域性价值链的打造增加产量输出。

(三)合并市场,产生规模经济

中国、韩国和日本市场由相互独立、分散,到组建自由贸易区,整合成更大规模的市场,逐步实现规模经济,带来产业集聚的利好效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对较为廉价的劳动力是它的优势之一,日韩作为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自贸区建立后,毫无疑问,日韩在该区的汽车产品份额将大大增加,特别是中国消费者的巨大需求量。同时汽车生产制造的边际成本也因生产量的提高而逐渐降少,日韩也将从中国以更低价进口汽车零部件。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表现出的优胜劣汰,会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对一直以来生产规模分散不集中、生产规模大却不强的汽车格局进行重组。

(四)竞争效应

在建立自贸区之前,中日韩三国国内少数的汽车大型企业已占据垄断高地,牢牢把控着主要资源和市场,这会阻碍国家汽车技术的进步以及行业内的资源配置。中日韩自贸区的建成会扩大汽车市场,加大区域内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各汽车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不可避免地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改进技术等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在自贸区内部营造强大的竞争环境。最终,在竞争中取胜的汽车企业将成为自贸区内的霸主,能够联合其它企业共同对抗区域外的同类企业竞争,增强区域内的汽车竞争实力。

缺乏有效竞争长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