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肉鸭粪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4-19约4.9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标准制订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国际背景

全球畜牧业每年产生约14.6亿吨粪污,其中肉鸭养殖

因高密度、高湿度的特性,粪污处理难度尤为突出。联合国

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肉鸭粪污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其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可达生活污水的100倍,易导

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欧盟《水框架指令》(WFD)

明确要求畜禽粪污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还田,美国

《清洁水法》(CWA)则通过“最佳管理实践”(BMPs)强制

规范养殖废弃物管理。

(二)国内背景

中国农业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0.5%,其中畜牧业

贡献了54%的农业碳排放。肉鸭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

来自饲料生产(占40%-50%)、肠道发酵(20%-30%)和粪便

管理(15%-25%)。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建立畜禽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肉鸭作为高附加值

品种需率先突破。

(三)必要性

当前国内肉鸭粪污处理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导致不同地

区、企业的处理效果差异显著。例如,异位发酵床技术在山

东普及率达60%,但在南方因湿度高易失效;沼气工程在规

模化养殖场应用广泛,但中小散户覆盖率不足20%。团体标

准的制定将明确粪污收集、处理、利用全链条的技术参数,

如发酵床湿度控制(55%-65%)、沼液还田氮磷浓度(总氮≤

500mg/L)等,推动行业技术规范化。

二、标准制定流程及主要参与单位

(一)任务来源

2024年10月,提出标准立项建议。

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提出,主要由中科学院亚热带

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大学,重庆畜科院,湖南师范大

学。。。。。。,由这些单位的专家组成起草小组。

(二)主要参与单位

成立标准起草小组,主要起草专家有:

万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

印遇龙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孙媛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静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

齐仁立重庆畜科院研究员

唐建军浙江大学研究员

李荷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

唐宇龙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

胡彩虹浙江大学教授

何流琴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李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

刘栓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

赖辛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

黄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工程师

******(补充)

(三)工作流程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大学,

重庆畜科院,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参加了预研工作。

本标准始于2024年10月,其间经过了循环往复的调研、

文本编制、征询意见、修改文本等过程。

2024年4月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调研了国

内外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导则22个;咨询报告编

制类文献25篇;

通过电话、邮件咨询和书面征询意见等形式征询对本标

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本标准定位、技术架构和内容、技

术难点,优化文本表达,形成了目前的标准草案。

2024年12月~2025年2月,开展专家函审工作,根据

初审意见继续修改标准内容,并进行专家交流讨论,形成征

求意见稿。

2025年3~4月标准面向行业和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

收集意见进行处理形成送审稿。

2025年5月发布。

三、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一)基本原则

在通过预研形成通则的标准草案基础上,由主要起草人

广泛收集和引用目前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农业农村部

公告和部令等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前提下,对草案进行修改形

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主要技术内容

《肉鸭粪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