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工程施工与监理课件:电缆管道设备.pptx
;电缆管道设备
1管道系统的组成
2管道的种类(按材料分)和特点
3管孔断面的排列组合;3.3电缆管道设备
电缆管道是用以穿放电缆的一种地下管线建筑,与其它电缆敷设形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容量大,可以在管道中穿放多条大对数电缆。
●管块可以容许对称重叠敷设,占用地下断面较小,有利于市政建设统筹安排其它各种地下管线,同时由于架空电缆的减少,有利于美化城市。
●便于施工和维护,因为电缆可以在管道中随时穿放随时抽换,当电缆发生障碍时也便于测试和检修,缩短障碍历时。
●管道可以减少电缆直接受到外力破坏,能够进—步保证通信安全。
●即使是已建设多年的管道,也可以根据图纸、资料查找管道平面位置和埋深,便于技术管理和查询。
电缆管道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城市走向现代化的今天,除主干电缆线路上建筑主干管道外,分支配线电缆也应采用配线管道,把电缆从管道人(手)孔中直接引入用户建筑物内,实现城区通信线路的全地下化。这样做虽然初次投资大一些,但从长远考虑,还是比较经济的。;1管道系统的组成
电缆管道是由人孔、手孔、管路三部分构成的,按照使用性质和分布段落分类,可分为用户管道和局间中继管道。
1.用户管道
用户管道是从电话局电缆进线室引出,穿放用户电缆的管道,按其使用要求,可分为主干管道和配线管道。
(1)主干管道:采用隧道或多孔管道两种建筑形式,一般用来穿放400对以上的主干电缆。标准的管孔直径为90mm,为了适应现代通信的需要和塑料管道的普遍使用,管孔直径可以小到25mm,大到110mm,用于穿放各种规格的全塑电缆和光缆。为了便于抽穿和经常维护、检修电缆,在多孔管道中,每隔120~150m设置人孔或手孔一个。主干管道一般应建筑在人行道上或车行道的一侧。
(2)配线管道:是主干管道的分支,用于穿放配线电缆。由于配线电缆对数较小(300对以下),管孔直径可以小一些,管孔数量也可以少一些(一般为2~3个)。为了便于用户配线和维护检修,每隔50~100m设置手孔一个。;配线管道常常直接引入邻近的用户建筑物内,通常建??在街坊的人行道上或里弄胡同,如图3—37所示。;2.局间中继管道
局间中继管道是建筑在分局与分局或市话局与长途局之间的管道,供穿放局间中继光缆或电缆使用。为了节约费用,往往将用户电缆与中继电缆合用—条管道,使得用户管道与中继管道的划分,在实际上失去了明确的界限。
3.管道建筑方式
通信管道在建筑方式上,一般有隧道、管道、渠道三种类型。;(1)隧道:
隧道的建筑方式一般以钢筋混凝土为基础,以拱型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做上覆,两侧壁则用l00号机砖砌筑或浇注钢筋混凝土而成,如图3—38所示。;隧道适用于容量很大的市话局,多用在电缆条数多、对数大的进局段落或主干路由上,必须在市政建设部门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建筑。
隧道的优点是容量大、可以穿放电缆条数多、维护检修非常便利(不象多孔管道,电缆在管孔中发生故障无法修理,必须将电缆抽出更换),它的缺点是投资大、占用地下断面较大、防水要求高、在水位较高的城市建筑比较困难。;(2)管道:
管道就是现在普遍采用的4、6、12孔混凝土管或用单孔管(塑料管、金属管、石棉水泥管等)铺筑具有多孔组合的管道。如图3—39所示。;(3)渠道:
在城市较小、市话局容量不大的局所,或发展不肯定、道路尚未定型,但目前用户又较多,采用架空电缆配线不合适的地区可以采用渠道。它是用预制的混凝土U型槽连接起来,上覆混凝土盖板,然后覆土至路面,每隔150m左右设置砖砌手孔,如图3—40所示。;2管道的种类(按材料分)和特点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管道可分为混凝土管、塑料管、钢管、铸铁管、石棉水泥管、陶管等,一般根据工程造价和现场环境来选用。
其中混凝土管容易制作、造价较低,所以采用较为普遍。
混凝土管,按其制作方法可分为干打管和湿打管两种。
干打管制作简单,采用较多,湿打管制作较复杂,但可以节省水泥。;混凝土管的形状通常如图3—41所示。;1.混凝土管
;混凝土管的特点有:
(1)重量大,比重约为2.3~2.4,长60cm的六孔管重60kg。
(2)即使精心制作,管壁也很粗糙,与全塑电缆间在无润滑剂情况下,摩擦系数约为0.571,按照我国目前生产的混凝土管质量远超此值。
(3)限于加工方法,精度不可能提高,再加上管理不好,容易出现孔心不正,孔径不一,喇叭口边缘时有尖刺等现象。接续时需熟练工人操作,接口多,水密性差。
(4)隔热性能好。
(5)可就地取材,就地制管,成本较低。;2.塑料管
塑料管有聚乙烯管、硬聚氯乙烯管等,为了增强塑料管的强度,又出现了塑料波纹管。聚乙烯管比硬聚氯乙烯管轻40%,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