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答案.docx
2024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所发生的肺炎,包括撤机、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它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死亡率。
2.机械通气: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3.人工气道:是将一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以保证气道通畅,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常见的人工气道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置管。
4.口咽部定植菌:正常情况下,人体口咽部存在着多种细菌,这些细菌在口咽部生长繁殖,形成相对稳定的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影响时,这些定植菌可能成为导致感染的病原菌。
5.胃食管反流: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由于气管插管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风险,反流物误吸是导致VAP的重要原因之一。
6.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生存环境而附着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共同组成的膜状结构。在呼吸机管道等部位形成的生物被膜可保护细菌,使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增加感染的治疗难度。
7.误吸: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异物进入气道,通常是口咽部分泌物、胃内容物等进入下呼吸道,是VA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8.集束化护理策略: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在VAP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策略包括床头抬高、口腔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胃潴留监测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9.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是指通过特殊设计的气管导管,将积聚在声门下的分泌物持续或间断地引出,以减少分泌物向气管内的误吸,从而降低VAP的发生风险。
10.气囊上滞留物:气管导管气囊上方积聚的分泌物,由于气囊的存在,这些分泌物难以通过吞咽等动作清除,容易在患者咳嗽、体位变动等情况下误吸进入下呼吸道,引发感染。
二、单选题
1.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A.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发热
B.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C.胸部X线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D.机械通气开始后24小时内出现肺部啰音
答案:D。解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所发生的肺炎,包括撤机、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D选项中机械通气开始后24小时内出现肺部啰音不符合VAP的时间诊断标准。
2.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肺炎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白色念珠菌
答案:C。解析: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VAP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该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在呼吸机管道等部位定植。
3.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床头应抬高()
A.15°~20°
B.20°~25°
C.30°~45°
D.45°~60°
答案:C。解析:将床头抬高30°~45°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从而降低VAP的发生风险。
4.以下关于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囊压力应保持在15~20cmH?O
B.气囊压力应保持在25~30cmH?O
C.气囊压力应保持在35~40cmH?O
D.气囊压力越高越好
答案:B。解析: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应保持在25~30cmH?O,压力过低易导致漏气和误吸,压力过高会压迫气管黏膜,导致黏膜损伤、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5.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一般更换时间为()
A.1天
B.3天
C.7天
D.14天
答案:C。解析:目前的研究表明,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一般7天更换一次)并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但当管路出现明显污染或故障时应及时更换。
6.以下哪种口腔护理溶液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较好()
A.生理盐水
B.过氧化氢溶液
C.氯己定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C。解析:氯己定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降低VAP的发生风险,是目前预防VAP常用的口腔护理溶液。
7.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当患者符合撤机条件时,应在()小时内撤机。
A.12
B.24
C.36
D.48
答案:B。解析:尽早撤机可以减少患者暴露于机械通气相关危险因素的时间,当患者符合撤机条件时,应在24小时内撤机。
8.以下关于声门下分泌物引流的说法,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