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济南市钢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PAGE
PAGE1
2025年济南市钢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
每一堂语文课都宛如一场文化盛宴。当语文课堂与AI相逢,沉浸式体验与人机交互为我们的语文学习锦上添花。课本中的那些人物在教室这方舞台上次第登场,岁月长河中的那些古籍亦幻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可以与虚拟闰土在月下畅谈雪地捕鸟的乐趣,可以跟随智能向导穿越坦荡如砥的三峡,也可以带上VR眼镜感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诗情画意……文字中的美好在虚实交织中引发精神共振,我们如饥似渴地汲
取着知识的甘露,捕捉生活中的瞬息万变,抒发内心的澎湃激情。
当传统与科技不期而遇,那些曾被时光尘封的笔墨山河,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云端绽放。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次第B.幻发C.汲(jí)D.绽(zhàn)
2.是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上添花B.坦荡如砥C.瞬息万变D.不期而遇
3.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没有语病且语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场相逢不是冷冰冰的程序运算,而是让文学在数字土壤中生根发芽。
B.这场相逢既是冷冰冰的程序运算,又让文学在数字土壤中生根发芽。
C.文学在数字土壤中生根发芽的原因,源于这场相逢不是冷冰冰的程序运算。
D.通过这场相逢,让文学在数字土壤中生根发芽,不再是冷冰冰的程序运算。
4.小语的朋友想了解“济南二安”,小语便用IAI生成了一张李清照明信片赠送给朋友。请你仿照小语的指令,向IAI再下达一则指令,让其生成一张辛弃疾明信片。(4分)
指令
绘制一张李清照明信片。画面中一位少女在夕阳下荡舟藕花丛,栖息在水边的鸥鹭扑棱着翅膀飞向天际,画面温暖而柔和。在画面合适位置呈现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
明信片
指令:绘制一张辛弃疾明信片。。
5.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小语借助IAI搜集到钢城文旅的三则宣传口号,你喜欢其中哪一则,请说明理由。(33分)
①汶河四季?春来汶水绿如蓝
②新钢城心旅程
③周末乡趣钢城
二、(36分)
(一)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21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戊申晦五鼓
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②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③,而皆若偻。
《登泰山记》(节选,姚鼐)
【注释】①五鼓:即五更,凌晨三点至五点。②摴蒱(chūpú):古代赌具,形似骰子,此处比喻雪山形状。③绛皓驳色:红白两色错杂。绛(红)、皓(白)、驳(混杂)。
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与“往来而不绝者”中的“绝”意思不同。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又何间焉”中的“焉”意思不同。
C.“或得日或否”与“或王命急宣”中的“或”意思相同。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与“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的“自”意思相同。
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定”中的“更”与“五鼓”中的“鼓”,都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三大白”指的是三种颜色。
B.“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两个“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两个“而”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崇祯五年”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