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案[1].doc
课题:从因特网获得信息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驾驭依据信息需求获得信息的一般规律,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新特点,总结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培育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力。
2.驾驭阅读器和搜寻引擎的运用方法。
3.学会敏捷运用贴切的搜寻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寻。
4.学会推断信息的真伪,并快速、精确地筛选有用的信息。
技能目标:
1.驾驭在因特网上阅读信息,搜寻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常见的几种搜寻引擎的特性,尝试运用搜寻引擎的搜寻功能。
3.培育学生利用因特网有目的地进行学科学问探究、学习以与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信息,获得所需学问,激发学生学习因特网,主动探究学问的爱好。
2.综合多种因素推断信息的牢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得牢靠信息的习惯,学会敬重他人的著作权。
3.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养成正确的上网的意识,做网络文明人。
教学重点:
1.熟识6.0窗口的组成。
2.驾驭阅读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关键字的意义和作用,利用贴切的搜寻关键字搜寻信息。
2.快速地筛选信息、精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启发式教学;
2.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明确的、具有真实问题情境的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学习;
3.多媒体协助教学,借助于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的“广播”功能把老师的演示过程展示给学生,结合启发式教学便于学生对信息阅读和搜寻技巧的深层次把握;
4.学生仿照练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获得信息的途径
【老师活动】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获得信息?
【学生活动】回答:感官,调查探讨,实践活动,文献检索,广播、电视,
阅读网络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与,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看新闻、闲聊、购物、玩嬉戏等,可见,从因特网上收集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从网络上获得信息的常用方法是运用阅读器阅读网页和运用搜寻引擎搜寻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6.0阅读器介绍
【老师活动】1.启动6.0(双击桌面上的图标)
2.简介6.0的窗口组成
提问:6.0阅读器窗口与操作系统中的窗口有什么区分?(分别打开两种窗口让学生视察)
【学生活动】回答:相同处:都具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
不同处: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不一样,并且多了一项地址栏
老师总结:地址栏是用来显示和输入网页的地址。
(二)网页阅读
1.干脆输入网址访问专业、专题网站阅读信息
【老师活动】演示:输入“中国新闻网”的网址,查看网页中的新闻
提示留意:工具栏中“后退”工具按钮的作用(显示在当前页面之前阅读的页面)
布置上机任务:运用干脆输入网址的方法阅读常见特色网站
K12:新华网:
一听音乐网:华军软件园:
【学生活动】
分为四组,分别阅读以上四个不同网站的内容,然后分别总结出所阅读的网站的特色,并填写表格。
项目
网站1
网站2
网站3
网站4
网址
网站名
网站特色
2.运用搜寻引擎查找信息
(1)相识搜寻引擎
【老师活动】介绍几个知名的搜寻引擎:、百度、雅虎、搜狐等,让学生熟识搜寻引擎的界面。
【学生活动】输入,打开“百度”主页,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主页上的“帮助”功能学习搜寻引擎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2)正确理解关键字的概念:关键字就是用户在运用搜寻引擎时输入的、能够最大程度概括用户所要查找的信息内容的字或者词,是信息的概括化和集中化。简洁的说,关键字即用户的要求
由学生自我总结:选择什么样的关键字能搜寻到更精确的信息
(3)搜寻信息,选择描述搜寻主题的关键字并进行搜寻
【老师活动】演示:在“百度”主页中通过关键字“四川地震”搜寻有关“5·12四川汶川强地震”的信息。
演示介绍百度搜寻技巧:
搜寻技巧:
【学生活动】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百度”、“”、“雅虎”、“搜狐”四个不同的搜寻引擎去搜寻有关“四川地震”的信息,比较搜寻结果,并填写下表。(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不同搜寻引擎之间的异同点)
搜寻引擎
关键字
所用时间
搜寻到的网页(网站)数目
百度
雅虎
搜狐
三、课堂小结
【老师活动】设问: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回答:1.6.0阅读器的运用;
2.干脆输入网址阅读网页;
3.利用搜寻引擎和关键字搜寻信息
四、课后思索
【创新与探究】
1.关键字的选择对搜寻结果有什么影响?
2.所搜寻到的网页(网站)数目越多,是否意味着搜寻效率越高?
3.为什么不同的搜寻引擎所得到的搜寻结果不同?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