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浮力10.2 阿基米德原理第2课时浮力大小的计算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4-22约3.9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10.2阿基米德原理第2课时浮力大小的计算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10.2阿基米德原理第2课时浮力大小的计算教学实录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会运用公式计算浮力大小。

3.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4.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掌握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并能正确计算浮力大小。

难点:

1.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直观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公式计算中的变量识别与单位转换:学生在使用公式时可能混淆变量和单位。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如使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和不同形状的物体,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在计算练习中,逐步引导学生识别公式中的变量,并强调单位一致性,通过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物理实验器材(液体容器、不同密度液体、金属块、弹簧测力计、量筒等)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平台

3.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在线互动平台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课堂实验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图片或视频,如船只、气球、潜水艇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到的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回忆浮力的定义和浮力的产生原因。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ρ液gV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解释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和单位。

-举例说明: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船只浮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下悬浮等,说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形状、不同质量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情况,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设计实验方案,测量该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包括计算浮力大小、判断物体是否会上浮、下沉或悬浮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探究不同形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差异。

-教师指导:

-及时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利用浮力设计船舶、如何利用浮力进行水下作业等。

5.作业布置(约2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即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学生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气球上升等,并能运用原理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

2.计算能力增强:学生掌握了浮力计算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并能熟练运用该公式进行浮力大小的计算。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和实际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计算中,提高了计算能力。

3.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了如何测量物体的重力、液体的密度以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掌握了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后续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这种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5.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面对新的物理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