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夜上受降城闻笛.pptx
学练优七年级语文上(RJ)
优翼课件
教学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相关介绍
讲授新课
一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
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
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
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
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
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
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翻译诗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写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
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
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
一部的投降。
•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词句理解
•不知何处吹芦管: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
一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愁。
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
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
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
词句理解
•一夜征人尽望乡:“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
真可谓用到极致了。“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
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
“望乡”。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色,
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
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觉美熔于一炉,
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
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
愁之情。
主旨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全诗将诗情、
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诗
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
旨,令人玩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