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6 力学探究实验(原卷版).docx

发布:2025-04-21约1.07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6力学探究实验

【例题精析】

类型1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

【热点搜寻】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以及其应用,也是考试中常出现的题。要注意的是,与外力大小成正比的是弹簧的伸长量而非总长。

【例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分析图乙中B图象可知:在拉力不超过N,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2)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cm,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选填“A”或“B”);

(3)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钩码对橡皮筋的拉力(大于/等于/小于)橡皮筋对钩码的拉力(即橡皮筋形变而产生的弹力)。其实英国物理学家胡克于1678年就提出(胡克定律):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其大小表示为: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其大小等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比值。则根据上述信息:在弹性限度以内,若将本实验中两根细橡皮筋并联起来后使用,其劲度系数K为N/m。

【变式1】为研究弹簧的性质,我们在竖直悬挂的轻质弹簧下加挂钩码(如图a),同时记录弹簧总长度L与钩码质量m,所得数据记录在表中。已知弹簧原长L0=6.0cm。实验过程中,弹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不计弹簧所受的重力。(g取10N/kg)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质量m/g

0

30

60

90

120

150

弹力F/N

0

0.3

0.6

0.9

1.5

弹簧总长度L/cm

6.0

7.2

8.4

9.6

10.8

12.0

弹簧伸长量△x/cm

1.2

2.4

3.6

4.8

6.0

(1)实验中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请将表格中弹力的数据补充完整;

(2)分析表格中对的数据,请将表格中弹簧伸长量数据补充完整;

(3)请在图b坐标系中描点作出弹力F跟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

(4)分析表格中数据或图象可以定量得出:在弹性限度内,。

类型2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热点搜寻】浮力的测量法、阿基米德定律的探究与验证也是考试的热点之一。

【例2】某中学两支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方案一,小刚用石块按如图甲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实验。由甲图可知,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N,排开水的重力G排=N,发现F浮≠G排,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A、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

B、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

C、步骤C中,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底部

(2)方案二,如图乙,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当小明逐渐调高升降台,发现随着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数变化量,从而证明了F浮=G排。

(3)为了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方案(选填“一”或“二”)的操作更加简便。

然后小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18mL,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18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36mL,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②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变式2】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

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当注满水时,金属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1。

(2)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液≠ρ水),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金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