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长白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防治规范.pdf

发布:2025-04-17约2.8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白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防治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白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诊断、病情处理、消毒、预防和治疗等技术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长白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68-2003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GB/T34738蜜蜂囊状幼虫病荧光PCR检测方法

NY/T1159中华蜜蜂种蜂王

DB22/T3352-2022长白山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长白山中华蜜蜂ChangbaishanChinesebee

在长白山区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中华蜜蜂地方品种。

[来源:DB/T3352-2022,3.1]

囊状幼虫病sacbrooddisease

由蜜蜂囊状幼虫病毒(sacbroodvirus)引起的蜜蜂幼虫病。

[来源:NY/T1159-2013,2.3]

病群diseasedcolony

具有典型症状的发病蜂群。

[来源:GB/T19168-2003,2.1]

疑似病群suspiciousdiseasedcolony

没有症状但与病群有密切接触的蜂群,其病害可能处于潜伏期。

[来源:GB/T19168-2003,2.2]

假定健康群supposedhealthcolony

与病群没有密切接触的,表面观察健康的蜂群。

[来源:GB/T19168-2003,2.3]

1

中囊抗体Middlecapsuleantibody

是专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一种特效生物复合制剂。

4中囊病的诊断

传播途经

主要是在与病蜂的接触时传染,中蜂采集花蜜、花粉和成蜂饲喂幼虫时,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健康幼

虫。

发病特点

早春或晚秋气温不稳定时易感染,成蜂和幼虫均可感染,但成蜂不表现症状,幼虫在巢房内糜烂死

亡,无新蜂交替蜂群消亡。

蜂群症状

主要感染2~3日龄的幼虫,潜伏5~6d,子脾封盖后死亡。死亡的幼虫头部上翘,似龙

船状,体色由苍白色至淡褐色、无异味。患病蜂群躁动不安,子脾出现“花子”。巢门口有拖出的病虫

尸体,蜂群易飞逃。

4.4实验室诊断

应按GB/T34738的要求执行。

5中囊病情处理

5.1疑似和假定健康蜂群

5.1.1疑似中囊病蜂群,报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集病蜂样本,根据检测结果,对症治疗。

5.1.2疑似病群和假定健康群要搬离原蜂场,蜂王剪翅,隔离观察30d以上,未发病可解除隔离管

理。

5.2病蜂群

5.2.1对病蜂群进行溯源性调查,分析病情来源,控制传播途径,场地周围10㎞外设立警示标志牌。

5.2.2病蜂群转移到5㎞以外的场地,囚禁蜂王、抽出多余巢脾,焚烧病死蜜蜂,蜂群进行喂药治

疗。

5.2.3病蜂群隔离治疗期间,禁止出售蜂群,用过的蜂机具要严格消毒,由专人管理,防止交叉传染。

5.2.4设置疫情管控区,难已治愈的蜂群要全部焚烧或深埋进行销毁,做好蜂群处理的记录,并归档。

6消毒要求

应按GB/T19168执行。

7中囊病的预防

2

7.1放蜂场地要求

7.1.1半径5㎞以内无西方蜜蜂蜂场,蜜粉源植物丰富,地面干燥,背风向阳,附近水源清洁。

7.1.2放蜂场地撒生石灰粉消毒,不宜在不知底细的场地饲养长白山中蜂。

7.2蜂场管理要求

应按GB/T19168执行。

7.3蜂群管理要求

7.3.1早春和晚秋气温低时,蜂群保温、合并弱小蜂群,不宜开箱检查。

7.3.2定期清理蜂箱内、外蜡屑,更换破旧蜂箱,预防蜂群发生盗蜂。

7.3.3饲喂蜂群的蜂花粉饲料要用钴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