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2319-2015_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ICS65.020.20
B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319—2015
代替DB13/T917-2007
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231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邢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邢台市纺织纤维协会、邢台市纤维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新杰、刘洪、王艳辉、黄丽华、李振才。
本标准代替了DB13/T917-2007《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与DB13/T917-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3.2.1土壤肥力分类指标;
——修改了6.1播种时间;
——修改了7.2田间管理放苗环节的内容;
——删除了7.8.3田间管理打群尖环节的内容;
——增加了9.4籽棉采摘环节采用乙烯利催熟的内容;
——增加了附录A的A.2施肥种类;
——修改了附录B的B.2.1灌水次数和B.3灌水方式,并将其写入标准条款7.7;
——修改了附录C的C.2.1苗期病害的防治内容;
——修改了附录D的D.1.2棉铃虫的防治内容;
——修改了附录D的D.2.1.1棉蚜的防治内容。
I
DB13/T2319—2015
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优质棉花生产的基础条件、产量结构和群体结构、播种、田间管理、采摘、籽棉晾晒
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中南部产棉区春播棉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03.1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
GB1103.2棉花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
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纤维类
DB13/T223棉花应用缩节胺全程化控技术规程
无霜期在180d以上,4~10月大于10℃活动积温3700℃以上,4~10月日照时间1400h以上,年降雨
量400mm以上。
土壤质地
轻壤土、中壤土和重壤土
轻壤土、中壤土
1
DB13/T2319—2015
4产量结构和群体结构指标
4.1产量结构
每亩成铃5~7万个,铃重4.5g~6.0g;衣分36%以上。
4.2结构指标
群体结构指标见表2。
表2群体结构指标
密度
株行距搭配
行距(cm)株距(cm)
类别
单株果枝数
(株/亩)
高肥力棉田
中肥力棉田
低肥力棉田
3000~3500
3500~4500
4500~5500
小行50,大行80~90
小行50,大行70-~80
小行45,大行65~70
25~30
22~28
21~25
12~15
11~13
9~11
5播前准备
5.1施底肥
5.1.1
有机肥、钾肥、磷肥一次底施;底施氮肥用量占总量的50%~60%。
应选用经国审或省审,适宜在本区域推广的品种。品种应具备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生育期为
中熟或中早熟等特点。
6
2
DB13/T2319—2015
6.2播种方法
采用地膜覆盖,播前施用除草剂处理土壤,播种和地膜覆盖同时完成。
6.3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2cm~2.5cm。
6.4播种量
播种量1.5kg~2kg/亩。
7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
出苗期要及时查苗补苗,缺苗时不得补种其他作物,一律点补原品种种子或移栽原品种幼苗。
7.2放苗
出苗率达到60%以上,叶片变绿时,应适时打孔放苗,并堵好放苗孔。
7.3
定苗
3~4片真叶时定苗,拔除弱苗、病苗。
7.4中耕
幼苗期间,垅间中耕2~3次、加强除草。
棉花进人盛蕾至初花期应将地膜揭掉并回收。
7.6追肥
追施氮肥宜用尿素,用量占总量的40%~50%。
对花铃期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叶面喷施尿素或磷酸二铵水溶液,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
7.6.3施肥种类和施肥总量按附录A执行。
7.7灌水
7.7.1.1土壤含水量指标
土壤含水量低于表B.1指标时应对棉田灌水。不同生育期的棉田土壤相对持水量下限值应符合附录
中表B.1的规定。
3
DB13/T2319—2015
棉田有30%棉株主茎日增长量分别低于:蕾期1.0cm,花期2.0cm时应进行浇水。
7.7.2灌水次数与灌水量
7.7.2.1灌水次数
在灌足底墒水的情况下,棉花生育期内需灌水1~2次。
初花期必须灌足第一水,初花期适逢一次降水35mm时,可免灌水;花铃期视降水情况确定灌水时间,
如遇长时间严重干旱,棉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