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银行理财篇.pdf
证券研究报告|2025年04月19日
从“类存款”到“多资产”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银行理财篇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银行理财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
证券分析师:孔祥证券分析师:王德坤联系人:王京灵
0210210755
kongxiang@wangdekun@wangjingling@
S0980523060004S098052407000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核心观点摘要
•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1)资管新规前的理财业务,仍属于商业银行表内经营的延伸,
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业务正式被纳入大资管体系中,在统一的监管政策指引下开启全面的净值化转型,其中2019-
2021年,伴随非标转标推进,理财加大权益等多元资产配置,拓展产品创新,银行理财从原有的“资产—负债”资金池
管理模式向独立运作、单独核算的净值化产品转型;(2)2022-2024年,股债市场的波动冲击下,产品出现了较大范围
的产品净值回撤和破净,渠道维护和客诉压力集中出现,理财在产品布局和资产配置中强化低波稳健手段,强化重视业
绩达标、客户体验的绝对收益策略定位,但也在净值管理方面针对资管新规要求做了突破,引起了监管关注。
•截至2025年4月,银行理财行业规模突破30万亿元,但进一步发展存在结构性障碍。一方面,过去今年理财的低波产品
甚至存款替代品的定位,虽然满足客户需要,稳住市场规模,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产品低风险属性,导致产品短期化
明显、需借助类资金池(如信托)模式、采取“类摊余成本法估值”才能实现净值平稳,另一方面,产品结构上95%为
固收型产品,资产配置以存款和信用债为主,主动管理空间有限,对理财子而言,存在规模增收收入收缩的盈利模式困
局。
•长期看,理财子差异化转型来自于产品形态多元化,产品整改和转型的“赛跑”仍将持续。判断银行理财利用平滑收益
的手段空间(包括不限于平滑基金、收盘价估值等)将逐步收缩,这倒逼理财子在产品设计上增加风险预算,通过多资
产和多策略增厚收益。具体针对固收资产,机构将持续配置高票息资产,同时通过债券交易策略增厚产品收益;针对多
元资产,转债、黄金、权益、商品CTA等均是传统债券和存款之外的有效资产策略。这种情况下,为适应理财大体量资
金运作,理财子也将加大平台化、工业化、一体化的投研模式转变。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震荡;长端利率下行等。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目录
01进取的理财:资管新规后探索图变
02妥协的理财:赎回潮后产品求调整
03转型的理财:新环境下变革再出发
04附录:2024年以来银行理财创新模式梳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居民财富积累是大资管行业扩张的基础
实物资产
预计占居民资产的比例约
为54%,近年随着地产流
动性变弱,相关配置呈下存款
降趋势
居民资产总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
低风险资产
预计约为74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