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T 1714-2022 双低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docx

发布:2025-04-17约2.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36∕T双低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双低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栽培管理、菜薹采收、菜籽收获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双低油菜“菜油两用”的栽培管理,旨在提高油菜产量和菜油品质,促进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术语和定义

双低油菜:指低芥酸、低硫苷含量的油菜品种,具有优质的食用和加工价值。

菜油两用:指油菜既可用于生产优质菜籽油,又可收获菜薹作为蔬菜的栽培方式。

栽培管理: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

3.产地条件

气候条件:适宜在年均温15℃18℃、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地区种植。

环境要求:产地应远离污染源,确保土壤、空气和灌溉水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要求。

4.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双低油菜品种,如赣油杂8号、赣油杂10号等。

5.栽培管理

播种: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方式可选择条播或撒播,播种量根据品种而定。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比。

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6.菜薹采收

采收时间:当菜薹长至2025厘米、花蕾尚未开放时采收,以保持菜薹的鲜嫩口感。

采收方法:用手轻轻折断菜薹,避免损伤植株。

7.菜籽收获

收获时间:当油菜植株大部分叶片枯黄、角果呈黄色时进行收获。

收获方法:可采用人工收割或机械收割,注意避免损伤角果,确保菜籽的完整性和质量。

本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江西省双低油菜“菜油两用”栽培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推动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DB36T双低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

8.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确保油菜健康生长和菜油品质的关键环节。本规程推荐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注重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结合,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农业防治:通过合理轮作、深耕晒垡、清洁田园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选择抗病品种,如赣油杂8号和赣油杂10号,这些品种对常见的菌核病、霜霉病等具有较强的抗性。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蓝板等诱杀技术,诱杀蚜虫、菜青虫等害虫;在田间设置防虫网,阻止害虫迁入。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等)和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进行防治,既环保又有效。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菜籽和菜薹的安全。

9.菜油加工与品质控制

菜籽油加工:采用低温压榨工艺,避免高温破坏菜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杂质含量,确保油品清澈透明。

菜薹加工:菜薹的保鲜和加工是提升其市场价值的重要环节。可采用速冻、真空包装等技术,延长菜薹的保质期,同时保持其鲜嫩的口感。

品质控制:建立完善的菜油和菜薹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对产品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10.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机械化种植:推广油菜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的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田间温湿度、土壤养分等环境数据,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1.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12.推广应用与展望

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高双低油菜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深化菜油和菜薹的加工技术研究,提升产品附加值。

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实现油菜生产的现代化。

本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江西省油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13.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智能监测与精准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油菜田的温湿度、土壤养分、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例如,利用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优化播种时间、施肥量及病虫害防治时机,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产量。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广无人机进行播种、喷洒农药、施肥等作业,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劳动强度。

智能化加工技术:在菜籽油和菜薹的加工过程中,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例如,采用智能压榨技术,提高出油率,同时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和废弃物排放。

14.社会效益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双低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对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