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漏》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4-17约3.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婆、脊”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正确读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初步感知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民间故事《白蛇传》,教师简介“民间故事”。(多媒体插入视频)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师:民间故事的特点就是故事里的人有情有义,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情节很有趣。

(2)联系已有认知,产生关联。

师:你读过哪些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牧童》《神笔马良》等)

(3)导入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

(4)正音,学写“漏”。(汉字学科工具)

(5)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2.认识人物,寻找关键。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角色呢?请你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

(2)预测:根据图画猜猜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梳理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了解了主要角色,你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个故事吧?快读读吧!

2.开火车指名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知识配对课堂活动)

婆(pó)脊(jǐ)贼(zéi)莫(mò)颠(diān)胶(jiāo)旋(xuàn)纵(zònɡ)

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说意思或口头造句。

4.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并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小组间交流故事的前因后果。

(2)全班交流。(思维导图)

①起因:老虎和贼想偷老公公和老婆婆家的小胖驴,结果听到老婆婆说她不怕狼,不怕虎,就怕漏,于是老虎和贼被吓得乱了手脚。

②经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老虎用树蹭掉贼,贼爬上了树。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一齐滚下了山坡。滚下山坡后的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都吓得昏了过去。

③结果:老婆婆说的“漏”,其实是漏雨。

5.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填空,复述故事主要内容。(课件出示主要内容)

一天晚上,一只老虎和一个贼在________的时候,听到_______,吓得_______。被雨一淋,老虎和贼清醒了,还_______,在________,又以为_______,老虎和贼吓得_______。天亮了,屋顶_______。

(1)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漏。

(2)老虎和贼分别以为“漏”是什么?

老虎以为“漏”是比它还要可怕的动物。贼以为“漏”是比他还要厉害的人。为此,在课文中“漏”字用了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三)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2自然段)。

(1)找关键语句。

①小胖驴长什么样?(黑脊背、白胸脯)

②直观图片欣赏小胖驴。(课件出示小胖驴图片)

(2)展开想象。(趣味分类课堂活动)

老虎嘴馋,一心想吃这头小胖驴。他想——这小胖驴的肉一定很好吃,一定很美味。

贼手痒,一心想偷这头小胖驴。他想——这小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板书:馋嘴手痒,眼红胖驴)

2.学习课文第2部分(第3~12自然段)。

(1)老公公、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指导分角色朗读。

老公公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2)他们说的“漏”指什么?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3)老虎和贼听到“漏”这个字时,他们是怎么想的?

老虎趴(pā)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mò)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①师:谁能读出他们的语气来?

②指导朗读。这是描写心理活动,可以将声音压低一点。把“什么都”读重一点,把“莫非”读得慢一点。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③你觉得此时老虎和贼听到“漏”有什么样的反应?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④师:从“浑身发抖”“腿脚发软”,我们知道了老虎和贼害怕的程度。这正是做贼心虚呀!(相机板书:偷听到“漏”,做贼心虚)

3.学习课文第3部分(第13~18自然段)。

(1)默读这部分,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