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2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发布:2025-04-18约4.5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2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原子结构。这节课,我们将聚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想象一下,原子就像一颗星球,电子就像行星围绕着它旋转。我们得学会如何给这些电子分配座位,还得知道原子为什么会变成离子。我会通过有趣的实验和生动的例子,让你们轻松掌握这些知识。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化学之旅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提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2.科学思维:学生将学会运用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形成现象,发展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包括电子层和能级的概念,以及电子在轨道上的分布。

②掌握离子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电荷的变化,以及如何判断离子的电荷数。

2.教学难点,

①正确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包括核外电子层和轨道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合理分配电子。

②理解并计算离子化能和电子亲和能的概念,以及它们对离子形成的影响。

③应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化学键的形成,以及如何根据原子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投影仪、学生电脑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化学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原子结构相关动画视频、在线互动化学实验

-教学手段:原子模型教具、彩色卡片、原子结构示意图模板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如此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请同学们思考,你们对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认识?

-回顾旧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那么,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列的呢?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首先,我会详细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包括电子层、能级和轨道的概念。我会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举例说明:接下来,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氢原子、氦原子等,展示电子在不同能级和轨道上的排布情况。通过这些例子,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子排布的规律。

-互动探究: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和思考。同时,我也会安排一些小实验,让同学们亲自动手,观察电子在不同能级和轨道上的运动。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在巩固练习环节,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答。这些题目包括判断电子排布的正确性、计算离子的电荷数等。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指导:在同学们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应用知识: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金属的导电性、化合物的稳定性等。

-创新思维:鼓励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提出一些关于原子结构的新想法或假设,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总结: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反思:我会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反思,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同学们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分享想法。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学生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包括电子层、能级和轨道的概念。

-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表示电子在不同能级和轨道上的分布。

-学生能够计算和判断离子的电荷数,理解离子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提升了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模型和理论解释化学现象。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预测物质的性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